任何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性格好、习惯好、学习好,知道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知道如何和周围的人融洽相处。作为母亲,我亦是如此。因此,无论工作多么忙,该是陪伴孩子的时间,我尽量争取,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因为孩子的好性格三分靠天生七分靠养成。的确有一些天生比较省力气、好养的孩子,但是后天的养成,尤其是父母的示范和行为影响,最为重要。
以前,在养孩子方面,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错在哪里,觉得养孩子就是让他们吃好、穿好、学好,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注。实际上,自己很多方面做到很不好,尤其是女儿小的时候,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负面情绪,甚至有时候因为自己心情和面子,会对女儿做出很苛刻的要求,出现问题,解决方式也比较单一,除了责怪就是唠叨。辛亏女儿防御能力比较强,没有被我侵蚀太厉害,好在中毒不深。轮到养儿子的时候,我开始喜欢一些育儿、家教方面的书籍,特别是这一两年,当学习了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后,我愈来愈觉得自己以前做的太不到位了,心里有很多愧疚,不想让同样的错发生。因此,对待儿子,我慢慢学会读懂孩子的性格和认知,不与孩子较劲也不迁就他,不用打骂教孩子,不用娇惯养孩子。也许真的是因为自己的投入吧,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很多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他学会了自己整理学习物品、房间;他学会了按时完成作业;他学会了判断对错是非;他学会了关爱长辈;他学会了坚持好的习惯等等。当然,成长中的他,还会时不时犯些小错,我不再呵斥和愤怒,而是放平心态,冷静和他沟通,用两个人都乐意接受的方式解决。在无形中,也塑造着孩子的性格。他变得越来越懂事,很多时候让我很感动。“你现在怎么这么优秀啊!”孩子帮忙打扫了房间,我会表扬他;孩子自觉完成了作业,我会表扬他;孩子学会动脑想办法,我会表扬他……今天,孩子的举动,让我不仅仅是表扬,更多的是感动和幸福:
今天上午放学接到孩子,他脸色很神秘,我问他是不是今天在学校放生了什么可喜的事情,让他说出来听听。他却卖关子说没什么。因为急着回家做饭,忙起来之后,也没有再多问。午睡的时候,儿子不让我进入他的房间,但是我却听到有小动静,只好喊他到我的房间睡觉。儿子很听话,到了我的房间里,瞬间入睡。好久没有看着孩子睡觉了,看着孩子睡熟的小脸,还有他伸展开的长胳膊长腿,突然觉得孩子已经慢慢长大。是啊,孩子长大了,该有自己的心事了,本来想趁着孩子睡熟,看看他房间里藏着什么玄机,但是想到孩子睡前的要求——不要进入他的房间,我放开心事,也慢慢的进入梦乡。下午放学回家,当我忙着做晚饭的时候,儿子突然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大声对我说:“妈妈,我爱你!提前祝你节日快乐!”
我被突如其来的幸福包围着,惊讶地问道:“今天什么节日啊?”儿子递过来一张贺卡,有点腼腆的说:“我想提前祝您母亲节快乐!”他停了一下又说:“现在只有我们两个在家,有气氛。还有我想让妈妈早一点看到,早一点高兴。”听了儿子的话,我禁不住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告诉他,妈妈因为他很幸福!还列举了他很多优点和好习惯,也有对他的期待。接下来,我翻开儿子的贺卡,看到儿子对我说的话,更加惊喜不已:
“妈妈,如果我是小鸟,您就是那无边无际的天空;妈妈,如果我是小绵羊,您就是那碧绿的大草原;妈妈,世界上最深的不是大海,而是您对我付出的汗水;妈妈,我得来的荣誉不是白来的,而是您付出的汗水换来的!妈妈,我爱您!”
另一页则是祝福:“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真的很惊讶一个8岁的孩子能够写出如此的话语,甚至怀疑是不是孩子自己写的!孩子坚定的眼神、自信的脸孔告诉我:他已经慢慢长大了,学会关心妈妈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良好的性格就如同人们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在人的一生中,都会享受到这一良好资本不断增值所带来的“利息”。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于言传身教中学会感恩、懂得感恩,让孩子的性格和灵魂充满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