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
书名:《1973年的弹子球》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译者:林少华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8
过年的时间,似乎也正是无聊的时间。一大群人聚在一起,觥筹交错,互相侃大山,但是却意外地觉得孤独。可能孤独和是否扎在人堆里没有什么关系吧。不过也好,正是看书的好时候,索性随身带着kindle,倒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1973年的弹子球》也是在今天读完的,小说也不长,仍然是村上早期小说的风格,但是读完整本书,个人还是更喜欢《寻羊冒险记》或者《舞!舞!舞!》这两本小说。林少华先生也在序中对村上写这本书时候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总体来说是过渡时期吧,完成这本小说的时候,村上正式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将自己开的盈利状况还不错的酒吧关了,彻底和过去告别了。村上的小说的前两本,《且听风吟》中“我”和“鼠”都经常去杰氏酒吧,在结尾的时候,我告别了海滨的小城,而在《1973年的弹子球》的结尾,“鼠”也告别了杰氏酒吧和这座没有什么期待的城市。而在之后的小说里,酒吧在小说里出现的次数就很少了,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的结尾,“鼠”的离开,也恰恰象征着村上彻底告别过去,在“写作中使得灵魂得到自由”。
某一天有什么俘获我们的心。无所谓什么,什么都可以。玫瑰花蕾、丢失的帽子、儿时中意的毛巾、金.皮多尼的旧唱片......全都是早已失去归宿的无谓之物的堆砌。那个什么在我们心中彷徨两三天,而后返回原处.....黑暗。我们的心被掘出好几口井。开口有鸟掠过。
那年秋天一个黄昏俘获我的心的,其实是弹子球。不妨说,208和209这对双胞胎姐妹尽管也具个性,但并不是作为具体有血肉之躯的活生生的人出现的。与她们相比。作为无机物的配电盘和弹子球反而更为生动,更有感情,更有特点,更俘获主人公的心。极端说来,人与器械产生了“互文性”,人像器械,器械像人——村上由此点化了社会中人的疏离性。
村上或“我”在找什么(林少华)
#今日话题
今天的话题是消费主义,在这个话题上,个人倒是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没有太多的新的观点。一股脑儿地接受了很多想法,在这个消费的时代,marketing is everywhere。倒是在新闻的报道中,看到过关于消费的几篇报道,我把链接贴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