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了大学之后,害怕的反而多了。
我家在小镇中心广场旁边,我家在那里住了十年。
夏日天气好的夜晚,每天都会有跳舞的大妈,重复着放着神曲跳广场舞,场面很热闹,大多的中学生会出来打球,小孩子则由父母带着来乘凉,漫天乱飞的荧光棒,那是我全部美好的中学光景。
雨天的时候广场上归于平静,大妈们都宅家里不出来,冷清的模样让我觉得害怕。
大学第一学年,寒假结束前某一天,妈妈叫我出去买水果,原因是我拒绝了洗碗,其实任何一项,我都是拒绝的,迫于妈妈的眼神,我拿着钱包雨伞慢吞吞的下楼。
楼道里的等让我不知所措,出门的时候忘带手机了,这时妈妈的大嗓门响起,紧接着是防盗门打开的声音,“快去快回,今天有点冷。”
“妈,我就在楼下那边的阿姨家买了得了。”
“随你。”
我不清楚是不是有很多女生和我一样,或多或少有些怕黑,许是曾经看过太多的灵异片。
走到楼下的时候我朝着广场的那边看了一眼,冷冷清清,我仿佛都能够听到广场舞大妈们洪亮的笑声。
初春的江南,仿佛老天把全国的雨水都洒到这里。
我匆匆的,拿了几个苹果转身离开,像是后面有人在追我一样,直到回到家,我松了一口气。
“你不是害怕,是觉得有人保护你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害怕。”听了我将楼道描述的多么多么可怕之后,妈妈面无表情,看了我一眼开口。
“哪个人没有害怕的事情?”我反驳妈妈。
我没有恐高症,我喜欢小昆虫,我可以一个人吃饭,甚至一个人旅游,我没有特别讨厌的食物,与身边朋友比起来,我算是毛病少的,唯独怕黑,一点光亮都没有的地方,但是我可以去鬼屋,至少鬼屋的走道里是有彩色的光的,甚至鬼眼睛里的光亮我都觉得那是我在黑夜里的救命草。
上了大学我差不多每个月回家一次,刚开始期待多于孤单,从大学城回家的那段路程几个小时我都是一个人,后来次数一多,我渐渐不习惯每月那段看似短暂实则漫长的路。
上车之后我多半时间都是听歌,眼睛瞄着窗外,没有焦距的看,我太无聊了。
我害怕我每次回到家天就黑了,所以一般中午在课程结束时我便算好时间直奔车站,我希望我是踏着余晖回到家中。
但是也不是每次都是那么顺利的,遇到人多堵车的节假日的时候,我往往无语望天中。
回到家妈妈老是打发我下楼去买东西,我不知道我妈是不是拽住了我的命门,“你工作了一个人住的时候怎么办?”
“船到桥头自然直。”我如是回答。
我妈后来真的就没再叫过我,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女孩儿,在家都被父母宠习惯了,到了大学,我觉得自己身上好多习惯都变成了缺点,我告诉自己,我得适应。
“你怎么会在猪年出生,懒成这样?”我妈也老是吐槽我,我每次一笑而过,从沙发上跳起来去收拾碗筷。
我很少宅在宿舍,如果宿舍里没人的话,一到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各自有各自的事情,我没事的话就去泡图书馆,偶尔跑到隔壁宿舍去聊聊天。在大家都在的时候就会与室友商量着出去玩。
某一个周末的时候,我在傍晚的时候回到学校,白天一天在外面玩儿,在大学城车站的时候与好友分开,在校园里看着别人的成群结队,我会突然感觉到害怕,所幸天色将晚,但还是有亮色的。
记得小时候的时候可以出去玩一整天,回到家的时候还意犹未尽,那时候你知道,每次游玩都会有都会有伙伴陪你,你不孤单。
周一时,舍友来问我,你周末又去哪里玩了,说是看到了我的朋友圈,这个时候,我会静下来,与她讲起我那一天的经历。
我不喜欢多言的场合,更加讨厌有些人常以他们的直觉来看我,还说了解我,我会介意。
上了大学,我害怕担心的事情好像变得多了。
比起害怕改变,我更害怕这样的改变。
后来,我每月回家会踏着月光,我经常独自旅游,我变得不在乎人家的看法,生活也缺少了一根筋。
后来,某一次回家,妈妈叫我下楼买水果,我拿上钱,风一般的冲下楼。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