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日看了马勇老师《明夷》,很好读。关于近代史的一些研究,打破自己传统历史教育的固有思维,可以作为日后延展阅读方向。
离我们不远的过去,有很多故事和人物思想重新梳理客观中立看待。当时读施展老师枢纽有些震撼,今年再读方读懂。
关于历史的认知,各历史学家都在走向新史学、历史哲学。虽然只读了一些历史书籍,但也有融汇贯通的成就感。
早些年,买了11巨厚无比的威尔.杜兰特《文明的故事》,当做标本一样一直在书柜中,想必现在的我可以把那些枕头书仔细看来。
2. 晚上听一个历史讲座,很幸运,我听懂了,也产生了更多好奇心和求知欲。
老师们表达坦诚也克制。也许环境是完全开放的原因,且是晚上,年纪大的老师初始交流状态还没到位,精神有点游离。余世存老师也一直在总结并来拉回老师们的注意力。后半场就好了不少。
很久没有参加如此小型的开放交流,专注听认真参与的感觉不错。
一早起来,做了一个上午家务,累到腰酸。午觉也无困意,跑到公司工作了几个小时,到晚上参加这个讲座。一日收获感满满,回来时,在超市买了超大薯片和一瓶低度米酒,奖励了自己饱满无困意的一天,干净有力气的一天,这是我喜欢的状态。
40岁之后,在不断探索意义和反省,通过阅读,一点点找寻并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幸运遇到一些书籍和思想者,让自己收获不少的笃定,也对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坚持,感觉很好,谢谢自己。
听老师的话,保持记录,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历史记录者。
3. 发现最爱的男女或者朋友,依旧是不设防的生命力、野性、活力、粗糙的真实,一种可以不断探索,不设太多偏见的沟通,一种在变化成长的。一种没有智识智商高人一等的油腻优越感,没有不屑和自己意识不到的语言炫耀。
一种内在清爽干净的自我骄傲和坚持,一种淡淡的平静,人淡如菊的柔和。
4. 野花杂草的气质:朴素相守,向内而生,择一事,终一生,充实地活着,被真实的生命穿过身体,发出小小的痛或者快乐的声音。
看到这段文字。想起这几年每天步行穿过的小区,一些杂乱但不断有开放的小角落、一座关闭的公厕和随之消失公厕旁边自行搭建狭窄的小屋和小屋里的一家人。
一个夫妻水果店,男人干净帅气,两个孩子开朗自信、一家好吃的小小饭馆、一处大大的不断更换菜系不断倒闭的家常菜馆,还有一处集中自由菜市场的消失…
10年时间,我不断路过这里,感受到很多逝去和变化,但似乎什么都没变。时间已随人而逝,我匆匆路过,很多时候并不会想起这些变化。
5. 同龄人作家中,喜欢庆山,是因为她的文字是干净真实深度安静的文字般若,会持续改变影响读者,用各种形式体裁诠释情爱、生命,不断深挖,一直我的精神家园。
黎戈,是典型读者变为作家的历程,吾之楷模。对日常描写细腻敏锐,书评到位,尤其用五感写各个作家及作品,非常有节奏感甚至触感,一看就是基于海量阅读。是我理想的文字模样。
李娟的书,是热气腾腾。生活的土地广袤,她的文字和生活就是活蹦乱跳的生命,上窜下跳,叮叮铛铛,困且真实、欢乐幽默,苦中作乐。
6. 如果开始一篇小说,要从一个洞口或者一个林荫秘境开始。就像从桃花源记的豁然开朗,MIHO美术馆的隧道,或者一个望不到尽头的小径,带着半生的记忆,幸福和痛苦,走到一个不知名的路口,毫无担忧,亦无目的,走下去,随意走,随意切换路口。走到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花园,走到自己一花一叶,一字一语编织的花园。花园有什么呢,不知道,等待我去一砖一瓦随性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