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因为读书有感而笔记,因为分享也是学习而传播——利己、利他而利众,以小我的自律而唤起大我的自省,就是一种独有的幸福。
正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棉花是一种非常重要、用途广泛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物品。
人类首次使用棉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以前;
即使在现代社会,棉织品仍在人类“衣食住行”的“衣”中,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当今社会,尖端科技产品已经变成了大国之间经济博弈的重要工具。
但是在资本主义诞生之初,如今看来是低端产品的棉花,在当时的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清晰地揭示了国家在现代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棉花是如何成为全球性商品的,棉花与战争资本主义和棉产业促使工业资本主义腾飞这三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作为生活中常见的棉花,是如何改变整个世界面貌,又是如何演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的。
【一】棉花是如何成为全球性商品的?
在看世界地图时,有些人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一组位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之间的群岛被命名为西印度群岛——但是西印度群岛距离印度千里之遥,中间隔着非洲大陆,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有什么关系呢?
这还得从一个将错就错的故事说起。
500多年以前,哥伦布带领着三艘西班牙帆船出发,意图去寻找东方的“黄金宝库”——中国与印度。
经过70多个昼夜的艰苦航行,他们到达了美洲大陆附近的圣萨尔瓦多岛,哥伦布误认为这是印度附近的岛屿,因此将其命名为西印度群岛,美洲大陆的土著也被他叫做印第安人,这些名称都被沿用至今。
哥伦布为何固执地坚信自己到达的就是印度呢?
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在加勒比地区发现了大量人工种植的棉花,且印度可谓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棉花来制作布料的民族之一——有证据表明,早在大约5000年前,居住在印度次大陆的居民就已经能够利用棉花纤维纺线了。
从发现棉花开始,一直到19世纪,居住在印度次大陆的人们一直是世界一流棉纺织品的制造者;虽然印度并不是棉花的发源地,但印度的棉花品种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品种。
1、精美的棉纺织品也随着商人的足迹流传至欧洲大陆(棉花一路从印度向西传播,经中亚进入中东,然后进入地中海地区);
2500年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这样评论道:“在印度次大陆有一种野生树木,果实里长出一种毛,比羊毛还要美丽,质地更好。当地人的衣服便是用这种毛织成的。”)。
2、棉花也向东传入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古汉字中“棉”这个字也是从梵语或其他印度语之中借来的)。
随着优质的棉花品种流传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从事棉花种植、纺纱与织布的工作,棉花产业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
由于棉纺织品是高度劳动密集型产品,逐渐成为了重要的保值产品与交换媒介,甚至在某些区域被当作货币来使用,棉纺织品的流动范围也距离原产区越来越远。
十三世纪起,中国商人从东南亚进口纱线与布料补充国内生产,日本也开始进口棉产品;非洲商人也以相似的方式将棉纺织品贩卖到遥远的地区。
随着欧洲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宗商品的运输变得更为廉价,威尼斯成为欧洲第一个棉花集散中心,这也勾起了欧洲列强夺取古代棉花产业中心的野心。
【二】棉花与战争资本主义
(一)棉花与战争资本主义的关系
洁白柔软的棉花,却和充满了血腥与掠夺的战争资本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列强运用暴力掌控了世界的棉花产业,然后用棉纺织品购买黑奴来为自己劳作,这些都是战争资本主义的典型特征。
由于气候潮湿阴冷,欧洲大陆并不适合种植棉花。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范围内的棉花生产与加工大部分集中在印度与中国(活跃在世界主流棉花市场上的商人也以印度人居多)——17世纪中期曾有一位欧洲官员抱怨,世界财富都在向印度集中。
在当时的欧洲,绝大部分欧洲下层民众都只能穿着羊毛和亚麻织成的衣物。
欧洲人意识到,只有让国家权力介入,征服那些提供棉花原材料的人,才能在棉花这个全球性商品的流通中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此后,欧洲人越来越频繁的凭借着坚船利炮的优势,以暴力的方式挤入棉花产业的全球网络之中,战争资本主义由此诞生。
(二)西方列强暴力掌控棉花的经典事件
第一大事件:在美洲种植棉花;
在殖民者到达美洲之前,棉花在美洲只是作为辅助性作物与其他农作物种植在一起。
随着1492年美洲大陆被发现,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由此开始,西班牙人在美洲土地上建立起了广阔的殖民地;
法国也紧随其后,夺取了如今美国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土地;
1607年,英国也在美洲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殖民地。
这些殖民者使棉花在美洲的单一种植变成了可能。
第二大事件:1497年,伽玛成功地开拓了从欧洲绕过非洲好望角直达印度的海上航线,从此欧洲人不用再经过中间商购取棉纺织品,直接接触到了印度织工生产的棉织品。
十六世纪末,英国人在战争中成功地打败了他们最强大的竞争对手——荷兰人,印度的纺织品贸易也全部落入了英国人之手。
(三)掌控世界棉花产业后的欧洲列强
1、列强们开始利用棉纺织品来买卖黑奴;
欧洲殖民者掠夺完美洲地区的金银财宝,又在当地开辟了众多的种植园,种植亚热带农作物,但这些种植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便成为了首选。
欧洲人用从印度织工手中低价购来的棉纺织品,当作货币与非洲的奴隶贩子交换黑人奴隶,然后将他们运送到美洲劳作——仅在18世纪,欧洲人就往非洲之外的地区贩运了超过500万的奴隶。
2、欧洲主宰新世界——战争资本主义。
在以暴力掌控棉产业,以棉纺织品买卖黑奴的过程中,全副武装、四处劫掠的资本家成为了欧洲主宰新世界的标志,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也被后来的史学家称为“战争资本主义”。
【三】棉产业促使工业资本主义腾飞
寒冷潮湿的英国不适合种植棉花,英国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印度也要高出很多,不过英国却在近代发展出了完备的棉纺织工业,这在人们看来完全是不合理的,但科学的力量能改变一切。
十八世纪80年代,水力纺纱机在英国扩散开来,自此开始,棉纺织品的生产不再高度依赖手工,机械化的棉产业开始向世界各地蔓延。
到1800年,英国、法国、德意志地区、美国等地区出现了第一批机械化纺纱厂——六十年后,机械纺纱的棉纺织业已经在世界大部分地区有效地取代了旧的生产方式。
1、英国工匠生产棉纱的革命性方法,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得印度人的优势:低廉的劳动成本被抵消;
2、战争资本主义也为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原棉,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迅速萌芽并腾飞。
至此,锻造了工业资本主义的战争资本主义慢慢消失。
但人们却发现:在战争资本主义中,压迫底层人的是奴隶主;在工业资本主义中,压迫依旧存在,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转变成了企业主与工人,这也造成了工业资本主义社会往往伴随着一触即发的工人反抗。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工业资本主义最终使得世界上的部分地区出现了新的劳动力、市场与资本的整合形式,更加文明的统治方式也让资本主义得以在世界各地发展。
结语
熟悉欧洲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拿来主义一直是欧洲各国得以发展的有力保证;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就是一段战争资本主义拉开序幕的前奏;而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哥伦布抵达了北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发现了大量人工种植的棉花,从而错把加勒比地区当成了已抵达印度次大陆开始。
棉花始于印度,有着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欧洲气候潮湿阴冷,不适合种植棉花;西方列强眼馋棉产业的发展壮大而开启了战争资本主义,也就是西方列强用武力掌控世界棉产业。
大量非洲黑奴被西方列强贩卖是战争资本主义的有力证明;而由英国主导的棉产业促使工业资本主义腾飞,也就是以棉产业技术革新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既是人类进步的证明,也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发展史。
棉织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我们往往难以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斯温·贝克特【美】写的这本《棉花帝国:一本资本主义的全球史》,通过叙述棉花产业发展的历史,解释了欧洲国家和资本家如何在短时间内重塑了这个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项产业,进而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
答案在路上,自由在风里,风吹哪页读哪页——看似普通的棉织品,埋藏着数千年来时代更替与帝国兴衰,明史以知兴替;本文旨在通过分享,让读者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进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任何风平浪静的背后都在孕育着下一个不确定,普通人更要自律学习提升认知,才能明鉴未来,畅游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