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饥饿和营养不良合计夺走了约100万人的生命,但肥胖却让300万人丧命。
历史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飞机的喷气发动机会发出隆隆巨响,但噪音不会推动飞机前进。
你究竟是谁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对你的看法。
“最后通牒博弈”实验,是行为经济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通常有两名参与者,其中一人会得到100美元,可以自由分配给自己和另外一位参与者。他可能会全留下,分成两半,或者把大多数给对方。而另一位参与者只有俩个选项:接受或拒绝。如果他拒绝对方的分法,俩人都得俩手空空。
古典经济学认为,大多数人会自己留99美元,只给对方1美元,而且认为对方也会接受这样的分法,毕竟,如果有人问你要不要1美元,理性的回答自然是接受,另一位参与者拿到99美元,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事实是,大多数参与实验的人,只要拿到的钱太少就会拒绝,理由是“不公平”,他们宁可不拿这一美元,也不想看起来像傻瓜。而在实验中,参与者很少会给对方太少,大多数是直接平分,或者自己多得到一点点好处。
我曾玩过一个博弈方面的游戏,叫信任的进化。
突然想到,好像我们对未来并不是特别在意,我是说,只是宽泛的,不确定的讨论未来,但对于过去和历史,我们特别喜欢锱铢必较
关于未来的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科技会发展到什么样,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多少行业或工作会变革替换,哪些行业会有更新的发展?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个更有价值?
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