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不断学习充电乃至终身学习逐渐成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
不过,在开始学习之前,搞清楚如下的几个概念,或许会让我们以后的学习变得更有效。
首先,你需要清楚,最宝贵的财富不是时间,而是注意力。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要珍惜时间。和它一并被提起的往往还有这一句:“少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时候的读书人为这两句格言所警,寒窗十载,头悬梁,锥刺股,以期有朝一日金榜题名,从此高官得做,骏马得骑,抱归颜如玉,坐拥黄金屋——如此这般,少状时的“一寸光阴”,才有了在老大时翻作“一寸金”的可能。
这里,这一寸光阴里有投入,一寸金则是投入后的产出。
说白了,“光阴”固然重要,但在这“光阴”里你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你须是真真正正刻苦攻读了,才可能有金榜题名的可能,你若是对着四书五经,伴着孤灯一盏,心里倍感孤独寂寞,时时幻想着有个狐仙来和自己做伴,那就只能等着“老大时”徒伤悲了!
翻译成普通话,就是:既然说好的要学习,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不要一摆开学习的架式,就掏出手机,把注意力献给了微信里的小红点,微博里的未读消息,和淘宝里的打折商品。
有那么多对手和我们争夺我们的注意力,足见注意力何等宝贵,你也没有理由不珍惜它!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个榨取更多时间的心法。虽然“最宝贵”这一桂冠刚刚被接掉了,但时间显然还是最重要的角色,太少了可不行。这个心法叫做:要事第一。
西方管理学中,以事件的轻重为一维,缓急为另一维,构建了一个二维四象限图:时间管理矩阵,如下图:
不妨依样画葫芦,好好理一理,把你生活工作中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一一列出来。然后,先解决掉重要且紧急的事,杀掉那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比如刷微博什么的),拒绝大部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为你的学习这一需不紧急但却真的很重要的事,腾出更多的时间。
第三个概念,你大概已经听说过了: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这个词最近大火,我综合各路神仙的解读,简单粗暴的理解如下:就是一层层剥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的一种思考方式。比如,你想要得到老板的器重,你应该怎么做?那么你首先得想清楚,老板最喜欢什么样的员工?当然是能给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该知道,用不着整天跟在老板后面溜须拍马,也不必非得在酒桌上跟老板表忠心,把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已的能力上,等你能搞定的事情多了,用不着你天天跑去找老板,老板会天天来找你!
话说当下各种付费与免费的知识内容,犹如春天雨后的花儿一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乱花渐欲迷人眼,很多人因此屯下一堆课程,结果却并不如预想的那般美好。
当此时,正是你该祭起“第一性原理”这件法宝的时候:虽说所有的知识都是有用的,也有一句话叫做“一切皆有可能”,但显然你得有所选择:有所学,也要有所不学。你的最佳姿势,莫过于如此: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给自已做一个人生(职业)规划(目标),然后,盯紧自已的规划,一步一步的建立建构自已的知识体系。
最后的最后,安利一个20小时快速学习方法(注,内容来自得到APP)。
第一步:大量泛读,预计用时5小时。
首先找到你想要了解的领域的3本左右评价最高的书:再通过相关推荐再选5本左右,最后,找2本可能不畅销但系统性很强的书。
开始泛读:先看自序和目录,梳理出框架逻辑并提炼核心观点。然后泛读全书,主要看概念,模型,公式,核心观点并做好标注,相关案例,证明,故事则略过。最后花少量时间简单回顾,记录下困惑,问题和自已的想法。
找一个大块的时间,比如休息日,高强度的读完这近10本书。
第二步,建立模型。预计用时3小时。
好好睡一觉,在第二天最清醒的时候,花上两到三个小时,依据昨天标汪的概念,模型,公式等,在白板上(当然也可以是纸上)建立、修正它们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系统模型。
第三步,求教专家。预计用时2小时
这时,如果还有不清楚的问题,你可能要求教真正的专家才行了。如果不知道上哪找专家,可以试试“在行”。
第四步,复述,讲给别人听。预计时间:10小时。
所谓教是最好的学,把你学到的东西,用自已的语言讲给别人听,如果讲着讲着讲不明白了,就重新回去复习,然后再开讲,直到别人能听懂为止。
20小时这样花,是不是特别超值?有没有让你感觉有些激动?看着顺眼,就赶紧拿去用吧!
好了,从现在开始,珍惜你的注意力,牢牢盯紧你的目标,开始学习吧。毕竟,行动起来才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