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从超市回来等车的公交车站上,来了一对普通的父子,年轻的爸爸带着4、5岁的儿子,儿子手里拿着一个玩具盒子,爸爸手里提着一个超市的袋子。两个人一直在用手比划着什么,嘴里还振振有词,偶尔儿子说得兴奋了还会手舞足蹈、哈哈大笑。我凑近一点,想听听他们聊什么那么开心。听到爸爸认真地对儿子说:“你看,这就是我们得到的车!它是无级变速、涡轮增压的后驱动,你想体验一下吗?”。儿子兴奋地点点头,爸爸煞有介事地把一个并不存在的钥匙交到儿子手中。儿子拿到钥匙,在空中拧动了一下,还自带声音模拟,说:“爸爸,看,我发动了,哇,它居然是法拉利!”这时爸爸又自顾自地絮絮叨叨:“你看它的车门,居然可以变成翅膀,突突突,它变了!”这时儿子的热情被调动到最高,一直配合着爸爸把这个故事“想象”下去。我站在一旁,不得不承认,刚这爷俩儿完成了一次完美的无实物表演。等了好半天也不见车来,儿子似乎有些着急了,爸爸说:“我们来的时候车可能刚刚走,没关系,马上就来了。”儿子就像明白了一个很大的道理一样,乖巧地抱着爸爸的大腿点点头,爸爸摸摸儿子的头发。
还记得一次在哈尔滨机场的一个餐厅吃饭,旁边桌一个三十几岁、西装革履、颜值不错的商务人士,他一直拿着笔在一张纸上奋笔疾书,一会紧咬笔头,一会眉头深锁,看样子是在解决什么难题。忽然,他“啪”地一声放下笔,笑逐颜开,拿起手机打起电话。寒暄了几句“吃了什么,几点到家”之类的话题之后,就开始说:“我和你说哈,那道题你这样做,你看两车相遇的话,它们的速度就是......”我一听,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节奏?紧接着,他似乎有点急了,说:“你听我说,你老爸我这个方法肯定和你们老师不一样,但是它就是这个道理,你听我慢慢和你说,哎哎哎,你好好听着,我这累得不行了还得给你做题......”我恍然大悟,原来是在给自己的小孩儿解题,趁着出差候机的闲暇,还惦记着家里正被作业烦恼的小不点。他看上去属于干练深沉的类型,工作上一定雷厉风行,但是这样一面的背后,也要扮演一个循循善诱、絮絮叨叨的老爸。
可能是受到《爸爸去哪儿》的影响,我一味地觉得大部分父子之间似乎总是隔着一层东西,爸爸们常常拿自己日渐长大的孩子无能为力。但事实上,就像公交车站的这对想象派父子一样,很多年轻的父亲其实都越来越懂得怎样和年幼的孩子交流,80后的他们也曾痴迷过动画片、连环画,在《变形金刚》、《复仇者联盟》和《速度与激情》系列的影响中长大,他们经历了中国经济的最高速增长时期,也习惯用互联网与世界最前端的流行趋势紧紧相连。他们除了懂得孩子们喜欢的话题之外,还有着丰富的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他们除了会和儿子一起聊飞机汽车航空母舰,还能在数理化政史地的世界里自由转换频道。所以我每一次都会被这样的画面感到动容。昨天的《天天向上》里,汪涵说,胎教的时候父亲要多说话,因为胎儿对低频的声音尤为敏感。想象那些年轻的父亲对着一个肚子絮絮叨叨的场面,温馨感油然而生。有了这样的老爸,我想更多的孩子会在比我们更加幸福的环境中长大,因为一个无话不谈的爸爸,才是一个最棒的启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