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开奖啦》中说过一句很“气人”的话,“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其实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做到他那样的地步,钱就是最没有价值的东西了,相反,人脉、资源和途径才是他想要争取的。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不会把有钱作为奋斗的方向,而是某个似乎与钱不沾边的非物质目标,最终,钱会以一种附属品的形式源源不断。
我有一个学长是学医学统计的,在他上大学的时候永远是班上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的人。除了宿舍、食堂、图书馆,去的最多的就是调研室了,成绩也是好的没话说,年年国家奖学金。但在他同学的眼里,他就像是一个书呆子,除了看书就是在调研室帮着前辈、老师做资料分析和统计。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他想要巴结教授取得保研留校的机会,但他愣是靠着自己,在完成多个国家项目的同时考上了复旦大学的统计专业,专攻大数据研究。
可想而知,他的前途一片光芒。在牛逼的学校跟着牛逼的教授干着牛逼的专业,更何况,在他研究生期间就有很多世界500强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不过,出人意料的他总是会给出出人意料的结果,是的,他都拒绝了。最后,在复旦读到博士之后回到了母校做了统计学科的一位老师,继续着他的科学调研。
很多跟他一起的同学在工作几年后都有了不错的收入,就连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室友也开起了小轿车,住了小楼房。我问他,“你本来可以过的跟他们一样好,你可以在大数据这块有很大的成绩,为什么要回来做个小老师呢?”
学长看着我说,“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我一开始就没有把挣钱作为我的目标。我喜欢大数据分析,喜欢统计,但是我只是想做学术,我所有的一切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他们为钱是一种追求,我为学术也是一种追求,没有什么好可惜的。何况,我很开心有这样的生活。”这段话已经成为我的人生语录,他以一种温和的语气教会我不要苟且别人的所得,你是你,他是他,本就不同的人,何必要拥有同样的人生。
据我了解,现在的学长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过很多学术文章,现在也有很多公司邀请他做技术顾问,自然,财源广进,与学术并驾齐驱。
我们在找工作或者跳槽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薪酬,而很多用人单位也以高薪来挖墙脚,这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关注钱会让整个市场竞争失衡,甚至扯出无数的腐败和潜规则。
我很欣赏这样的人,他们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有一个什么样的生活,这与钱无关。相较于工资,他们更关注一个企业的文化,思考着这个平台所能带给自己的优势,并时刻审视着自己,补足自身的短板。他们宁愿降薪去一个好的公司从头再来,也不愿意原地踏步,毫无进步。
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具有洞察力,才不会被虚妄了迷惑双眼,而最终的结局就是“我有本事超然物外,也有资格谈资论辈。”而钱,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