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
这句话的意思用现在的流行语表述,就是雷军说的那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
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科学家如此,企业家如此,学生学习也是如此!
提问的能力要比答题的能力更加重要!但可惜的是无论家庭还是学校,我们重视的都是回答问题的能力!
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被题海战术折磨的苦不堪言,老师会被分数评比压的喘不上气,家长为中考、高考、小升初忙的不可开交,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
这是典型的战术上勤奋,战略上懒惰!答题、做卷子,只能把学生变成复读机、复印机,要想成为“学霸”首先要会问问题!
学霸如何用问题解决问题!
一次和一位学霸聊天,让我感触颇深!我们闲聊之中,我偶然说到自己看美剧时有个小“痛苦”。每次剧中如果出现两地距离多少英里或者车时速多少英里,我瞬间就茫然了,一点概念都没有。只能停下来查一下度娘,这事儿本身不痛苦,痛苦的是我每次查完都记不住,下次遇到还要再度娘一次。
朋友告诉我,他以前和我一样,每次都查,查完就忘,毕竟不常用,无法形成重复记忆。
后来,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英里的距离是谁规定的?怎么来的?”
有了问题,
寻找答案便不是问题。
其实英里的来历很简单,最早古罗马规定用士兵走一千罗马步作为一个距离单位,(古罗马规定左右脚各迈出一次视为一步,通俗点说就是走两步等于一罗马步。)这就是英里的来历。
计算方法也很简单,一个成年男性一步大致在八十公分左右,一罗马步等于普通的两步。一千罗马步的距离等于2*0.8*1000=1600米。
朋友说,从此他永远记住了一英里等于一千六百米。我也终于明白我这个学渣和他最大的差别在那里了。
学霸会提问题,
学渣只会找答案。
此时大家一定会有一个问题:如何培养提问题的能力呢?
其实提问题的能力与生俱来的天赋,并不需要培养!可惜大多数人的这个天赋在小时候就被扼杀了。
回忆一下,我们每个人小时候是不是都有过“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每天都会有无数个“奇葩”问题。但为什么后来就没有了?是不是因为“奇葩”问题往往没人解答,或者总有人告诉你,这些胡思乱想的东西没有用。
既然已经有了前车之鉴,现在的我们就应该认真回答熊孩子的每一个“奇葩”问题,千万不要不耐烦、千万不要敷衍了事。
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
认真回答每一个“奇葩”问题!
告诉他们学习的五字真言:
多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