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名师班群里非常热闹。我们这些被培养了三年的人选终于如期毕业了,随着班主任段老师在群里发布通知,预示着我们拿到证书已是指日可待。
该庆祝一下!除了之前一直预谋且正在安排的谢师宴,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一些感恩感谢的话:感谢学院的悉心培养,感谢导师们的谆谆教导,感谢同学们的一路陪伴,手足情深。祝愿我们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等。
然后一位导师抡起红包就洒下来,大家纷纷弯腰捡起,用图片摇头摆尾谢一番。然后就有效仿者,热情外向颇有人缘的同学打头,开始洒起红包来。然后就一个两个三个,同学们凑着热闹洒得欢,抢得也欢。我本是个不怎么爱凑热闹的人,但看着大家抢的不亦乐乎,也就包好红包洒起来。然后,没洒红包的同学坐不住了,纷纷解开零钱包洒起来,群内如下红包雨。几乎所有同学都洒过。大家就合不拢嘴,笑说今天的群里跟过年似的热闹。
幸福的红包雨,幸福着大家的幸福。仔细想来,每抢一个红包,也就是块儿八毛的,最少的时候,我抢过0.13元,最多也就是2.96元。一毛多的零钱掉在地上,你还真未必弯腰去捡。可是,抢红包就不一样了,未打开前,你并不知道到底会是多少,随机性很强,它的不确定性让大家乐此不疲。抢红包关键是抢,和熟悉的人一起抢,不论男女老幼不论师生职位,人人平等,只看谁的手气好。如同老家娶媳妇、盖房上梁抢糖,要的就是参与时那份乱哄哄的热闹。
我今天关注的是我洒红包之后同学们洒红包的举动,尤其那些只此一次发的。我本不常洒,大部分同学也极少洒,个性没变,可是在今天的情境下,均明显屈从于群内压力,与他人保持一致。
心理学上,我们把由于群体压力而引起的个人行为或信念的改变称之为从众,即个人受他人行动的影响而采取与他人一样的行动。从众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一是顺从,即表面上与群体相一致而内心并不赞同;二是接纳,即不仅在行动上而且在信念上与社会压力保持一致。我刚才的洒红包行为内心并未有赞同,当然也无不赞同,当属顺从,很多同学都是,尤其是后面洒的。
此刻,为什么我和同学不做真实的自己?从我们此次从众产生的环境条件来看,主要源于:一是群体规模。我们群共44人,含同学30人,前面已有8人洒红包,含一位德高望的导师。当面临意见一致的3个或更多个体、或有吸引力的人、或地位高的人时,人们最易从众。二是一致性。没有人对群内红包持有异议,其实即使这种异议是错误的,也会增强我们的独立性,然而那一刻不可能有拒绝红包的。三是群体的凝聚力 。研究发现,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实验甚至发现:那些感到自己受群体吸引的成员更可能对群体影响做出反应,他们并不喜欢与其他成员唱反调,害怕被他们喜欢的人所拒绝。他们允许群体中的某些成员拥有一定的权力,特别那些能代表群体特征的人。我们这个群是一起走过了三年的同学群,彼此情感链接较为紧密,凝聚力也很强,因而产生从众行为实属必然。
我们喜欢感受独特性,喜欢自己控制生活,但我们同时是社会动物,具有归属的基本需要。从众并不是全坏,也不是全好。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平衡自己的独立性需要和依恋需要,私密性和公共性,个体性和社会同一性。
小小的红包雨让我反思,旨在通过梳理,能更好的抵御那些有害影响的操纵,并更好的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