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了几年啥都不懂的阶段以后,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位的不断升高,我需要写的论文越来越多。我开始不得不面对写作能力弱的这个缺点。好死不死,我的专业不是工科不是理科,而是文理结合的金融学!当初高考填志愿是谁告诉我金融学是理科是数学的!我恨他一辈子!金融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这意味着金融学研究结果的准心是很差的。光靠那几个模型几步数学推导,看上去好像很炫很屌,其实根本解决不了问题,跟实际情况也相去甚远。金融学不是1+1=2这么简单,数学公式只能从理论上证明,其结果跟实证数据天差地远,因此任何研究都必须要配合大量的描述性语言文字作为说明。在美国做金融研究更是如此,数字上的结果固然很重要,但对结果的解释与这个结果的意义描述绝对比那几个regression results本身来得重要得多。同样的几个数字,在你的眼里平凡无奇,在大牛们的手里就是有能力把它们吹得天花乱坠,引用无数前人literature来衬托我的结果碾压他们全部,再在contribution里把本文的意义升华一下,搞得好像上帝都应该为这个伟大的结果鼓掌一般。
这不是夸张,这就是差距。
于是我又懵逼了。虽然有能力编出几个统计的程序,得到一些数字上的结果,然而当我想要通过文字有机的将一堆结果组合起来的时候,我发现这居然是个极有难度的工作,而且会耗费掉大量时间,因为我的效率太低。我在写作的时候总是会这种感觉:这么简单的东西两三句话就解决了嘛,为什么别人都写了好多页呢?我应该用什么来凑字数,才会让我写出来的report看起来好像跟别人一样写了很多的样子?这种思想一出现,我潜意识里已经知道以这样的态度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不好看,不能打动人。别怀疑,学术文章也是需要打动人的,不过学术环境里的“打动人”指的是令人信服,只有一篇convincing的文章才会给编辑理由去接收它。索然无味的文章是不会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的,即使文章里的研究结果并不差。
面对毕业论文的压力,我已经无路可退了。事实上,大部分人的毕业论文压根就没人去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除非是天才,否则一篇普通的毕业论文只是出于一个研究经验匮乏(相比起几十年的老教授来说)的学生之手,对真正前沿的学术研究价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问题是,即使是在博士生里,天才的比例又有多大呢?1%有没有?在我看来,绝大部分教授终其一生的教学经验也没有遇到过一个可以被称作是天才的学生。即使有,他们也能非常迅速的利用自己的天赋赚取大量外快,然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副业上,最终荒废学术。
如果只是为了毕业,那么一篇“凑够字数”的文章已经足够了。但我不想只是为了毕业而写一篇连自己读起来都拗口,都不知所云的文章出来,因为这种文章说难听了就是忽悠。我是可以忽悠这一时,但我可以忽悠一世吗?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一辈子都靠写没有价值的忽悠文章来吃饭的,我也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吗?那这样跟混吃等死有什么区别呢?我要不要变成一个有追求的人,还是退而求其次轻轻松松舒舒服服的混日子就好了?说实话,我不知道,我只想趁着现在还有年轻的尾巴,试试自己能不能最后再努力一把。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能成功的话算是祖上积德,失败的话也没什么可说的,我本来就资质普通。
因此,为了要提高写作能力,或者至少找到一些语感,我需要每天练习。想来也可笑,一向谈“写”色变的我,曾经想到要大量写作就如临大敌了,现在居然有用每天写作来折磨自己的奇葩想法,这辈子从未料到我做得出来如此“惊天动地”之事。(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