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3月29日,周四,在这个安静的下午,风儿悄悄,鸟啼声声,闻着兰花的香气听着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我心安然宁静,坐在电脑前写下上午读书会的感受与收获,记录伙伴们的欢声笑语,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有15位伙伴参加了今天的读书会,新伙伴的不断加入,让每周的读书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自我介绍中,大家的发心都是为了更好的成长自己,创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把这份爱和力量带回家,支持到自己及家人。赞!感谢现在的自己,等着收“礼物”吧!
分享:
回顾上周共读主题:倾听,在一周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有什么改变呢?
有位伙伴分享她的孩子与爸爸的对抗当中,她知道两人都有“错”,什么话也不说,只是陪伴式的倾听孩子,第一天孩子心门没有对妈妈敞开,第二天还是倾听孩子,孩子便开始和妈妈说话了,第三天,妈妈觉得时机来了,和孩子聊起那天发生的事情,孩子很乐意的接受了。给这位伙伴赞一个,活学活用受益了!在遇到挑战时,妈妈应对的态度很重要,要相信孩子,感觉好时才能做的好,接纳孩子就从倾听开始吧!
上周父母帮助父母环节的志愿者进行反馈,回去之后认可孩子的感受,并拥抱孩子,妈妈的改变,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支持,两人心平气和的交谈,一起找到解决办法,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抚平了,问题已不再是问题了,并习得了如何透过现象找实质的能力,意外收获了和谐的亲子关系。
读书:
共情是什么?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心理学术语,是指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怎么做?
共情孩子
共情句式:妈妈看到你________(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实),你感觉_______(孩子感受)。例:妈妈看到你摔了一跤,很疼吗?
共情自己
我句式:我看到我___________,我感觉到我_____________,表达我的希望_____________。例:我看到我劳累了一天了,我感觉到我的烦燥感就要升起来了,特别想要安静一会。
拥抱记忆
小时候或多或少的内心都会有伤痕,那回到小时候的某个场景中,说出那个时候自己的感受。可以为自己放一段冥想的音乐。将自己带回到儿时有强烈情绪体验的某个场景中,体会自己的感受,并用我句式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坚守真实
卸下盔甲,碰触内心的真实和柔软,对现实世界中的我们来讲,盔甲代表了那些看起来很美好的荣誉、身份及各种成功,但是要记得盔甲不是真正的你,盔甲下面的那份柔软和真实才是你。当心灵不被别人的评价所捆绑,便多了一份自由。
练习:平时总会有些评价你的,记录这些评价,在独处时叩问自己:这些评价是真的吗?听到这些评价的感受是什么?这些评价的反面,你是否也有?如果听到反面的评价,你会是什么感受?
分享读书心得:
大家对这一章节感触很深,其中:
真爱的顺序是先爱好自己,才有充足的爱来爱别人,养育好自己,才有心力养育好孩子,我也是一条生命;
凡事先抱慰自己,共情自己,我也很累了,允许自己做的不够好。
每次觉察到情绪起来的时候,停下来,先倾听自己,听听自己的烦燥、抱怨、不满,然后再对自己说:“我听到了,我知道我已经很不容易了,我已经做到了当下的最好。”如此这般设身处地理解自己后,她便获得了正面的心理力量。
今天的我们怎样对待孩子,将教会孩子今后如何对待我们?
. . . . . .
可见育儿先育己,认可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情绪能在接纳的环境中流淌起来,发展他自己的人格。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最终都要自我完成生命的意义,谁也不能替谁去活,人与人之间能做的只是相互陪伴!
父母互助环节:
感谢志愿者提供非常典型的案例,角色互换扮演使情景再现。其他伙伴们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法,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识和阅历,提出了很多不一样的办法和见解。接下来志愿者尝试新的办法,再次分角色演练。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到了解决问题上,而不再关注其事件本身,能“看见”孩子这个人了。在场的每一位观察其整个过程中都感到有所获益。既鼓励到志愿者,也给自己增加了信心。这正是这个活动的意义所在。
成长足迹:
最后,我们感谢音吉儿琴行陈老师、白领天地负责人杨帆、张艳等同志的场地提供和全力组织;感恩大家的陪伴与信任,共同营造了一个温馨、安全、信任的场域,愿来到读书会的每一位伙伴都能放松下来,慢下来,花时间滋养我们的心灵。
读书会预告,敬请关注!
2018年4月12日 共读主题:《接纳力》--划界限
2018年4月19日 共读主题:《接纳力》--立规则
2018年4月26日 共读主题:《接纳力》--我信息
2018年5月3日 共读主题:《接纳力》--与父母和解,体验接纳的力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