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漫漫人类的进步发展史上,工程的形式各种各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互联网行业,工程师们为了可以让复杂的世界变得更简单,为了让网络可以从连接信息到唤醒万物,他们启动了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在这其中,工程思维贯穿始末。
为了解决某一个或者某一类问题,我们需要启动一个项目,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它是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点是区别于基础理论的。基础理论的发展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大海捞针,很多时候是没有目的性的,所以会偶尔在某个方向取得进展。而工程是一定要在解决问题的道路上取得进展的。
工程思维在项目中的体现
对于工程思维,在互联网产品的诞生有着很好的体现。
在互联网发展的前期,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刚需,例如搜索,通讯,购物,这也直接导致了BAT三巨头在PC时代的霸主地位,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和发展,除了刚需,用户越来越多的愿意在把时间花费在娱乐,学习,旅游等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需求痛点的多样化也催生了各式各样的产品形式。例如,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直播APP,从需求调研到产品立项,再到技术实现,这其中有哪些工程思维呢。
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总结起来,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工程思维的三种具象体现
- 以用户,客户,老板为代表的用户思维。他们觉得这个事情特别简单。
- 以立项产品为代表的产品思维。他们觉得这个事情需要好好规划一下,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 以研发技术为代表的工程实现思维。他们认为从实现原理上来说明事情并不是想像的那么简单
由于我们站立的角度不同,涉及的利益面也不同,思维模式必然存在着差异那么作为项目的管理者,我们需要去洞察和利用这三种思维的不同,将其综合起来。
用户思维
用户想的是需要做一款直播软件,他们需要软件可以连上网,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有画面,有声音就足够了。这种想法很抽象,停留在表现层。他们不会想到图像以什么形式展现,是否需要有互动,是否需要保存功能,他们也不会想到图像、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内容又是如何来的。但这种表象的思维模式常常是带来革命性的创新,应为这就是每个工程项目最终需要解决的问题痛点。用户思维决定了工程解决了什么。
产品思维
产品思维是工程立项的基础。他不需要像技术思维那么复杂,他更多的是关注让用户思维和技术思维的人去沟通,相当于数学中的建模。而我们知道,应用数学最难得其实就是建模。他需要充分理解用户的表象需求,将这些需求落地成功能。以直播APP项目举例,产品思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展示直播内容,如何去管理用户的信息,如何去让用户有更多的互动感,如何构建APP内的社交关系。产品思维决定了工程实现了什么。
技术思维
技术实现,对比简单的用户思维和功能性很强的产品思维,它是一种严谨和复杂的思维模式,技术思维关注的是过程。比如简单的APP下载需求,其实只是技术思维中的抽象,它需要考虑的是很全面,比如下载的客户端如何注册,如何登录,软件的服务器如何部署,购买带宽,技术选型,框架构建,APP上线之后流量有多少,承载这些流量需要多少硬件支持,如何实现视频解码,推流,如何利用CDN分发去解决网络问题,设计完毕后,一个项目最终的工程架构其实很大。技术思维决定了工程能否实现。
在直播APP中,虽然用户思维才是最终产品的目标,但是这种思维其实是不参与项目实现的。产品思维需要以用户思维为基础,如果过于偏向技术思维,最终只能导致做完的产品没人使用。
总结
总结起来,用户思维代表的是用户心理模型,产品思维代表的是假设的用户模型,技术思维代表的是真正实现模型。这三种思维模型都属于工程模型,缺少任何一种,项目工程都将无法完成。各自的人群在各自的擅长的领域往往拥有的是产品思维和技术思维,当我们转换到不懂的领域时,心理模型很快又会转化为用户思维。
在互联网这个行业中,我们通常认为项目的管理者作为统筹者,不仅需要洞察用户模型,明确需求痛点,了解产品目标,还需要熟悉项目的实现方法和路径。其实作为项目的参与者,经常转换思维模式,更有利于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理解了思维模式的差异,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沟通中可以做到角色间的相互理解。
回归到工程思维这一富有哲学概念的讨论上,我们会发现,在工程这一行动系统中是允许差异存在的,它关乎“物理”,更关乎“事理”,无论我们在项目中的角色是什么,无论我们思维有何差异,都有着各自的价值。角色带来的思维差异,我们可以采取权衡,折中的立场和态度去解决。不等同于科学思维的真理定向,工程思维是价值定向的。因此工程不能脱离实际,他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诞生的,脱离了立场和目标,工程项目是注定要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