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支付宝用户个性化年度账单引发舆论热议。
在生成年度账单之前,支付宝在不显眼处默认勾选“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选项,事发后,支付宝反思自己“肯定是错了”,这一不尊重用户知情权的行为“愚蠢至极”。
这件事可以解构为两步:
第一步:行为
未经明显提示,默认勾选:同意《芝麻服务协议》
第二步:结果
勾选后,会给消费者造成潜在损失:个人信息被滥用
这件事令我想到2017年上半年沸沸扬扬的“携程捆绑销售”事件,携程捆绑销售也可以分解成两步:
第一步:行为
未经明显提示,默认勾选:各种酒店、打车、休息室等优惠券
第二步:结果
勾选后,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多支付费用
可以看出,两个事件基本雷同。
首先是企业作出了一个行为:
“代替消费者作出选择”
这个行为没有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然后产生一个对消费者不利的结果:
“让消费者买单”
使得双方处在一个不对等不公平的局面。
但是,携程的结果其实比支付宝更直观,携程捆绑销售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即时的、明确的,点完下一步,消费者就需要为此支付具体数额的金钱。
支付宝是未来用你的个人信信,进行相关业务推送或评估,造成的损失是潜在的、未量化的。
人们往往更关注眼前利益,因此,携程造成的影响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
但是,携程公司这样做了很久才被消费者发现,足以证明携程的行为本身更隐蔽,主观恶意的可能性更大。
两件事发生后,都有媒体进行跟踪报道,在公权力部门还没有介入的情况下,支付宝第二天就进行了道歉改正,但是携程却一直不松口,多次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2017年4月第一篇曝光携程捆绑销售的文章《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引发社会热议。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5月,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媒体报道携程存在“搭售”的行为进行调查。
随后,携程网推出四项改进措施。具体为:开通增值服务退订通道;强化明码标价、明码实价;结算确认及成交后双重提示消费者;在更新、改进技术的同时,提供无默认选项产品供消费者选择,并且置于明显位置。
但是,整改情况并不理想。
17年10月,明星韩雪发表微博,加入声讨携程的行列,将舆论声讨推向新的台阶。
携程在10月10日晚间紧急对外宣布调整机票购买流程:推出了“普通预订”窗口,客户可随时勾选取消。
尽管对购票流程进行了优化,但经过测试,现有流程及提示仍显繁琐,而这已经是舆论压力下,携程目前做出的最大妥协。
2017年12月,因携程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存在“未明确披露承保公司、代理销售主体,未明确披露产品条款信息及批备编号”等违法行为,上海保监局对携程公司及总经理开出了两张共计40万元的罚单。
此事终于告一段落。
同样都是商业利益行为,同样都是各自领域的商业巨头,支付宝能知错就改,携程却在损害用户方面越行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