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写亲人的文章集,有些许吴念真的味道,并且兼具闽南的地域文化,不可多得。蔡崇达将自己的回忆撕开,毫不掩饰善与恶,一面刺痛自己,一面写出这些文字,我想绝大多数作者都没有这样的勇气。
书中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写到了残疾的父亲,坚韧的母亲,童年的回忆,母亲对于修建房子的执着,父亲对于正常行走的渴望,最令人触动的不是这些人物身上的故事和某种精神,而是蔡崇达在讲述这些往事之时那种出奇的冷静。这种冷静来自于他的经历,是从那片乡土上传承下来的某种精神,已经深深的融进了他的血液。
生活原本不易,不因为你生在穷乡僻壤,就会有额外的照顾体恤,不因为你挣扎在一线都市,就会相对过得优渥且无压力。也许这就是《皮囊》这个书名的意义所在,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我们的灵魂才始终有地方可以安放。当棱角隐藏于皮囊,当锋芒掩饰于盔甲,每一具个性的灵魂开始学会自我成长和与世相处,和平,独立,充满生存的智慧,在每一次排山倒海而来的不幸倾轧面前,学乖自己、勇敢面对、收拾残局、调整心绪、重新上路。
《皮囊》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书的前半部分很容易让人泪流满面,但是慢慢的,后半部分总给我一种已经步入上流社会功成名就的小镇青年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尽情评判依旧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洋洋得意之感,当然这种得意是故意被隐匿的,他努力塑造的还是他的悲悯形象,由此可见,蔡崇达其实是自卑的,自卑于自己小镇人的出身,所以字里行间的过分解读就显得刻意做作了。
这样文艺的书我还是坚持读完了,无论这本书的内容怎样,我想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大概还是像他自己讲的那样,别放弃,生活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