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八岁说起,那么8-24岁这个过程是个体寻求belongning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同类同族的认同比个体成就来的重要。如果没有自我空间,或者课业繁重,得不到家人支持从而找不到belonging的感觉,就会发生青春期叛逆(repel); 所以没有过狠狠地叛逆期的你我,多半归功于有开明的家长在后面做后盾兼支持,导致“没有叛逆的必要”。比如窦靖童。
24-30岁开始属于individualising的阶段,所谓三十要而立。每个人都会在三十岁(前后两年)明白自己是谁:就是那个看似深奥的哲学问题who am I? 完成这个阶段转变的人会目标坚定地迎接生命的一个十年繁荣期。你会慢慢褪去原生家庭、或者社会标准给你的种种定义,活出灵魂本来的样子。之所以说这些是完成这个心理阶段才有的表现,是因为智力和意识层面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完成这个心理成长阶段的一些必要的条件:比如从来没有独立生活过;比如永远无法和原生家庭保持互相尊重又相互独立的界限。
30-39岁- 在明白了你是谁、你此生来干嘛之后,在绽放生命的后期,我们会开始思考,我还能成为谁,is this it?我想要这样度过余生吗?我要以什么来回报社会回报地球?在这个阶段想明白这些问题,你会进入真正的四十不惑:不再为周遭的不确定性而迷惑,不再为自己的使命感而迷惑。身体心灵冲出那个潜能的局限,为下一个轮回奠定一个起始的基础。这是成功完成了心理发展的表现和益处。
那么失败会怎样?心理发展遭遇阶段性失败会怎样?我们会发现在三十多岁或者四十多岁还对生命没有掌控感;追求世俗标准的成功比如有好的职业、较高的收入还是心灵空虚;看到下一代好像要重复我们的轨迹重蹈覆辙;身边存在着许多解不开的情感结节;脆弱;自残;感到与自己和周围失联(disconnectivity), 等等,等等表象特征。
从本质上看,灵魂没有得到成长,这一世解决不了的一切,会在下一世等着你;周而复始,全部重演一遍。
下图图示了在正常那个情况下,能成功完成心理发展的一类人,和处在加速本来发展道路上的一类人的看似细小的变化。两个path都现实在四十岁人的增长开始回归心理灵性成长。很多人没有注意内关、觉察就很容易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是弧度向下越来越diq)最终迷失在下面的象限永远出不来;还有人fortune enough不用取悦他人不用担心温饱又父母开明(所谓富养), 所以可以稍微触及第二象限然后向上回归。这算是两个极端。
生命各种,没有好坏,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Having said that,我不鼓励盲目追求世俗成功,所有人只注重智力发展而忽略心灵心理发展的结果,就是全部困在下面然后自我毁灭。
下面的象限是局限的;上面的象限却通往广阔的未知的所有可能性。
QBellC
17th Sep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