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经历过社会上的诱惑或者错误行为引导后,都会认真的思考自己再遇上此类问题如何处理和解决,大多数会认为自己要选择正确的方向来吸取教训。
接下来,这些选择正确观念前行的人们又会面临新的情况。首先,再次遇到相同挫折情况是否因噎废食,避免再犯同类错误,而实际上,规避了风险的同时,也降低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可能为自己的人生竖起一道墙,迎面而来的机遇会因此绕道而行,让自己的人生失去助力。其次,面对教训做出正确分析判断后,能够快速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更为重要的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和自己的心态和想法,准备为下次再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够找到有效解决思路并付诸实施,总结经验直至成功的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继续前行。第三,这个世界大道至简,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其实都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折射,总结教训建立起来的正确人生方向同时也是一道枷锁,拴住了我们的心灵之门,让自己接触的所有的事务变得不再那么真切,降低了自己整体上处理和化解问题的潜力。因此,从一开始经历挫折之后,选择正确方向时要慎重,从书中找到的道理或者他人指点与完全实践摸索产生的情况完全不同,不断的总结归纳自己的经验教训,其实会让人养成一种思维定式。迟钝/蒙蔽和领悟偏激就会潜藏在身边。古人有孔子圣人,教导诸人遵循仁义礼智信,规范社会道德和提高人们情操,封建社会的发展依然存有较多的愚昧,西方亚里士多德从哲学家走向实践家,希望从真知中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他仍然会受时代局限抛出一些谬论。超脱社会的孔子和受时代知识和环境牵制的亚里士多德,都是社会文明的引领者,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断思考交流和积极实践。我们与他们的不同仅仅在于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自己是否坚持思考/交流和实践。
我有一个外甥,一直是调皮可爱聪明和勇于实践的。一次回家途中,他产生了愤懑情绪,我想他可能被错误引导了,直接去制止告诉他错在哪里,虽然可以让他规避陋习,但是也会让他的认知世界产生屏障,阻碍他以后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思考。小娟在旁边同样听到,她也没有去制止或者约束,而是坚持去和外甥玩耍,引导他做好功课。我们都知道,一次情绪上的错误发泄只有在情绪呵护上找到解药良方,这个社会存在着让成人都会感到眼晕的法则,外甥真切的表达自己的心性,让问题暴露出来,其实也是为了让家人进行更多的思考交流和实践。一个情感饱满的孩子遇到突发事件会用更加顺畅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我的外甥一直如此,只是,外甥前段时间人小心大,关心家人挫折遭遇投入较多情感,内心的柔软变得脆弱,心灵的天平发生变化。我看着小娟将自己一点点关爱的棉絮之力融入到外甥的爱的世界,让他再次健康起航,自己去寻找散落在生活中的心灵金子。
我对外甥的认识是奇特的,从茫然到试图去定位,试图去理解外甥的状态是否健康,小娟对外甥的表述是,外甥是超出同龄儿童的智慧水平和拥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儿童,与我的成长经历完全不一样,或许,按照现有的发展道路,我的外甥长大后会是一个厚德载物的人,只是他将如何做到,不仅仅是凭借他内在的聪明和慧心,还有更多的与自然/田地和动物的相处经验。
我的外甥很少看课外读物,放学回来需要照顾家中的小农场,里面有鸡鸭和兔子,以前还有猫和狗,外甥与这些动物玩伴之间有着喂食/关爱和熟捻的与动物的行为交流,我与动物的关系表现的更加客套,路过的时候会小心呵护,没有外甥那种与动物交往的大方自然,外甥可能已经懂得动物的想法,从容不迫的管理着动物的生活。此外,外甥时常去大棚忙碌,除虫摘果,偶尔还要去集市上卖菜,已经是家中不可或缺的小壮劳力。比较顾虑的是外甥的学业,家务与读书存在着精力安排,谁都希望外甥能够读好书之后再玩好,我对此也是一筹莫展,孩子养成好的习惯需要很多的引导和投入,学习计划,框架安排,会减少外甥的学习兴趣。更多的知识在于思考/交流和实践过程中,少了这个认知过程,学业成功者确实是拥有坚强的意志力。
找到自己的过程是一种不断的化茧成蝶的过程,经历的重复洗练身心,也让自己寻求改变,正确之后再包容,再正确,再改变,持续的思考与交流与实践,是贯穿始终的成才密码,茁壮成长的儿童是幸福的,缺乏实践的儿童一定要在家长的引领下跟上。
我和小娟每年才回去一次,外甥的变化都是阶段性的,如果他能够常常回忆和怀念他的老姑对他的作为,以及他的老姑父正在不断码字,准备写一本具有实践经验的儿童故事读物,温补偶尔会脆弱的人们心灵,为情感寻找关爱。也许,外甥的世界有更多洒满阳光的大门为他敞开。
北京儿童书市上畅销的《小王子》和《安徒生童话故事》都有鲜明的场景框架,拉住了善良的心,《昆虫记》是科普读物,新的视角帮助孩子通过阅读去理解自己接触不到的世界,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迷茫,孩子总会将自己喜爱的读物故事与所处的环境进行对照,这种成长其实是一种过往的传承,我的小时候,周围的玩伴总是一起在过家家或者场景游戏中渡过,现在的孩子沉迷这个环节的时间不如从前,是一种更加幸福的情况。课外读物和父母引导,将成功的社会交往理念植入到充满梦想的孩子心中,文明新社会的孩子有更多的健康心灵,也有更大方的与人交往经验。他们唯一少的是平日里多种多样的劳动实践,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是花朵,也是白杨,但是距离厚德载物,还需要在成年之后多努把力。
书读多了孩子会少了心智成长的空间。北京已经彻底为孩子减负,还是有父母拉着孩子在课外上各种辅导班,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城市的孩子在家中干活的机会不多,实践的机会主要在各种辅导班上。学业突出/交流流畅与实践滞后,为新时代的北京的孩子将来发展铺就了一条智慧型坦途。其实,思考/交流和实践三个环节在成才之路上一样都不能有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