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班长、战友们大家好:
158班长刘洋洋,之前是游戏设计师,现在刚转行少儿编程教育。比较喜欢思考,从加入007之后,开始慢慢往践行的方向转化。甚至之前的写作原则是只写自己已经做到的“知识”,绝对不写读书笔记。用“输出倒逼实践"。正在朝着既能深入思考,又能立即行动的方向努力着。
很荣幸能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我的主题,我今天的主题是“独立思考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28法则,你拥有的某项能力的80%可能只来自于20%的时间投入,这就意味着有些东西是性价比特别高的技能。我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方法,就是以一个在独立思考方面,性价比极高的一个方法。
为了更好地说明,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网络上传一个14岁小女孩因买不起智能手机听网课而跳楼,有网友号召给小女孩捐赠智能手机。但是有人说这样可能会造成其他人也跳楼求捐赠。那你认为,到底该不该给这个跳楼的小女孩捐赠智能手机?给大家30秒的时间想一下自己的答案。
好的,时间到了。我相信,大家的答案差不多:同意,原因是…… ;不同意,原因是……。
所以这是一般人的思考过程: 寻找理由->形成立场 或者是 形成立场->寻找理由(对,你没有看错,其实很多时候大家是先有了立场,然后才去找的支持自己立场的理由的,这个大家有兴趣可以之后自己观察,咱们今天重点不是这里)
大家看看这个思考路径,是不是跟我们高中时候写作文是一个模式?比如高中作文题目是:勤奋带来成功。 大家就开始闷头写了:
第一部分:先点明观点,勤奋带来成功
第二部分: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例子,谁谁谁如何如何勤奋了,然后收获了什么成功;可能还有反例:伤仲永啥的,不勤奋带来失败
第三部分:再次点明观点
但是高中作文式的思考过程,忽略了一个点:还有勤奋了,也不成功的呢。 所以可能一个更好的思考过程是: 形成立场->寻找理由-> 形成一个跟自己当前立场相反的立场并寻找理由-> 综合两种立场的理由,选择自己的立场。也就是说,如果单一地先形成第一个立场了,大概率是不准确的,因为只考察了一个立场的理由,没有考察另一个立场的理由,这是偏听则暗。
给自己选择一个相反立场并寻找支持理由的方法,不但适用于客观命题(有绝对对错的事情),也适用于主观判断(价值观取向的问题)。比如你觉得李宇春有没有魅力?无论你的立场是什么,听一听对面立场的人的理由,总是会认识更深刻一点了。而且有可能听了对立立场的理由,就觉得自己之前的立场错了,马上改过来。这不是背叛,而是真正的权衡双方之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