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的意思,就是到访问的对象家里去,通告消息或了解情况。家访常常特指教师和学生家庭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
家访是家校本着各自的良好目标为孩子的学业和成长,共同打造基础和锤炼最佳方法促进孩子更好进步的桥梁途径。
还有一些家访,是工作单位对员工家庭的一种访问。当然这个有别于政审之类的要求,仅仅是对双方的共同关心的人的情况表现,互通交流的一种较重视的拜访。也有其它一些性质的家访,不在此列略去。
过去孩子上学,是没有学费的,只有很少的书本费。我记得小时候上小学,好像一个学期缴费5角钱,就没有其它的费用。上学的地点可能就在生产小队自己自然湾里,一到两个班上一到二年级,然后才会转到更大的生产大队学校继续上学。
在自己的湾里上学,多半由城里下乡的知青担任老师,多数是由女生担任,年龄也只有20多点岁,那个时候不论男女生都觉得老师是最漂亮的,很多男生都们在心里崇拜喜欢老师。
老师归属生产队,专职教学不用下地干农活,每天记工分,算一个男劳动力的工分,8-10分,很高的。当然能够当上老师那也是不简单的,不仅要有初中以上的文化,还要有一定关系才行。
两个班的孩子大概40个学生上下,一个老师,一个大教室,不同班级的学生次第上课。大教室也就是在湾子里选一家厅堂较大的人家就算是教室,学生各自准备桌椅板凳,可以相互搭伙配齐。
那个时候上学,老师家访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授课老师跟每个学生家长都很熟悉,谁是谁家的小子闺女那是门门清。那时候的学生基本都是循规蹈矩,真正调皮的少。
偶尔一个调皮的,老师一句找你爸爸妈妈,那就会一下子就焉了,没有哪个敢翻洋。对老师来说,是一个非常受尊重的职业,在家长心里甚至是高人一等的常态。
如果有一天老师家访了那个学生家里,第二天大家都知道谁谁昨天老师去他家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到家的目的很快也会被各家长们知道。
为何传播的那么快,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来,可能一个湾子大家都熟,范围较小,家长对老师到家是持欢迎态度的,不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的反映,在家长眼里也许是一种被关注的感觉吧。
家访的老师,家长们象迎接贵客一样专门等待,都拿出自己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来招待。老师对孩子的一点一滴,家长都记在心里不停点头。
家访时的老师,让学生感觉害怕忐忑不安,自己就不停在学习不认真调皮犯错误上纠结,把自己吓得半死。
家访的老师其实都很亲切,一边说孩子的情况,一边又能找到孩子很多的优点,家访快要结束时都会关照家长不可对孩子斥责更不要打骂。这时候能够在送出老师时,被老师摸摸头拍拍肩膀,孩子心理觉得无比的温暖和被关怀。
现在也有老师家访,感觉没有那个时候频繁。可能有些家长一次也不会遇上,家长被叫到学校的时候明显多了很多,似乎学生学不好,家长的责任就更加重了。
如今自己孩子渐渐长大,家访也不会再出现,倒是由衷怀念起小时候的家访。一个时代一个印记,特定的时期都能够体现出当时的背景。
社会在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也日新月异,那留存在记忆里的家访却愈加觉得珍贵。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徐哥循益,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感谢您点赞关注,欢迎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