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文忠公”,应是对苏东坡一生的总结,交代了苏东坡的性格,以及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他所取得的成就,还有他的诗文的特点。
我很奇怪林先生把对于东坡先生的总结放在这个位置。我想现代人应该会把它放在“序”的位置,而不是放在第一张里,与别的内容并到在一起。
另外,我觉得林语堂先生的这本书,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他不光写给中国人看,尤其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他的语言特点、行文造句,用词习惯,无不知道我觉得,他这样写足以引起外国人的兴趣。
还有,林语堂先生这种写传记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读起来让人感觉你不是在读传记,而是在读一本声情并茂的小说。他不光有人物的一生,还有人文,地理,时代背景,大环境,书中涉及的人物立体丰满,性格饱满,呼之欲出。这不是小说又是什么呢?原来,传记还可以这么写呀!
第二章 眉山
这一章写了苏东坡的诞生地:四川省乐山市眉州的眉山镇。交代了眉山的地理,人文,写得非常生动有趣。要是没有掌握丰厚的资料,是没办法写得这么好的。
同时交代了苏东坡性格中的遗传因素:他的祖父。那种刚正不阿,正直乐施,能言善辩,原来是由爷爷隔代传给了孙子。
是的,我们要揭示一个人的性格,肯定有遗传的部分。确实要追本溯源。
林语堂先生(1895~1976)的语言,在我看来是95%的白话+10%的文言习惯。已经很难能可贵啦!比鲁迅先生的半白半文要好一点哈哈,但是还是赶不上季羡林季老(1911~2009)那么偏向于白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