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读的,是《诗经 国风 召南 采蘋》。
这首诗歌的形式,是一问一答。我的脑海中,不由地出现一对游历的神仙夫妻,向国公主和夫君莒子。
传说,诗经中不少作品,就是二人在游历中所作。而这首诗歌,是不是也是一个游历的人,把所看到的景象,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呢?
虽然不知道,但从诗歌的内容里,我觉得应该有一个这样的人的。我是一个女人,我就把这个臆想中的他,当做一位相貌堂堂的君子吧。
这一次,君子正在“周之南土,即江汉一带地区”游历。人前的他,“悠哉悠哉”走大道,是君子;人后的他,有时候,又像一个民间孩童,趟河沟,戏小鱼,玩的有点乐不思蜀。这可是一个到处都可以看到水流,听到水声的地方。
如果是换成现在,您让兴头上的我回北方的家,我就有可能去“躺平”的,因为南国的“在水一方”伊人,似有似无的那种美,是诱着人的心,向痴里去的。
这天,君子一大早从客栈出发,他听说这里,某一个地方将要举行祭祀。他参加过北方的许多大型祭祀,但南国的祭祀,还是第一次见到,他想知道南国大夫宗庙祭祀的几个过程。
首先是要去采蘋(多年生水草)和采藻(水藻)。
对面匆匆过来一位女宫,这么早,她就开始忙碌,看样子,是一位“夙夜在公”的“女宫”。于是,君子紧跟上她,作了一个揖。
问:你们是在哪里采蘋?(于以采蘋?)
答:在南边山涧的水滨;(南涧之滨;)
君子心想,昨天刚刚路过,那地方有一大片新鲜的大叶萍。
问:在哪里采的水藻?(于以采藻?)
答:在那个有流动积水的沟里(于彼行潦。)
君子一愣,想起昨天,他路过一个水流不急的小河沟,有些采水藻的女宫。也正是他们,让他知道,这附近有个祭祀,那这么说来,他还蒙对了地方。
女宫匆匆地走着,接着说,她还要去给贵族们烹煮成菜和羹汤呢。
君子正想知道这些呢,于是跟着女宫向前走去,朦胧的晨雾中,传来了他们又一波的对话。
问:这么多的菜,盛放在哪里呢?(于以盛之?)
答:竹编的方形筐和圆形萝里;(维筐及筥;)
问:用什么东西去煮呢?(于以湘之?)
答:三只脚的锅子和没有脚的釜。(维锜及釜。)
说话间,他们到了做饭的场所。
看,煮菜的大锅下,已经燃起火来了,煮汤的三脚锅,也已经架好。女宫们的身上,那过节的衣服,因为忙乱,也已经起了皱纹,发髻歪到一边,曾经如明月般的脸上,也乱了妆容。
看着女宫们忙碌的身影,君子叹息到:想当年,这里面的女宫,有的也曾经是贵族小姐,可惜了,因为家族中一人的错误,而受到连累,供人役使。
正想着呢,君子似乎听到了几句忙碌中的对话,是两位同行的女宫在匆匆地说着什么。
问:祭奠在哪里设置供奉呢?(于以奠之?)
答:在宗庙的窗户前呢,几乎所有士大夫们都要去呢(宗室牅下。)
问:这次扮尸代受祭拜的主妇是谁呢?(谁其尸之?)
答:听说,是嫁过来的齐国公主齐季女。(有齐季女。)
两位女宫一路说着,一路朝宗庙的方向走去。
她们肯定是去祭祀现场的,那我不用再问别人了。于是,君子落落大方地跟在他们身后,朝宗庙去了。
(诗经时代,女子是可以参加祭祀大典的,而且在有些场合,女人还占主导地位。)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