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小学,就佩服班级里那些能遵守课堂纪律,不迟到早退,按时上交作业,经常被老师点名表扬的好学生。在单位,也能看到这样的员工,即使领导不在,别人上班玩游戏,刷朋友圈,借故离岗出去逛逛混混时间,就算周围的人玩的一塌糊涂,但他们总是严以律己。坚守岗位认真工作,我们不由得佩服这种人的自律能力。觉得这种人实在了不起,能够抗拒诱惑,其实,这种能力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是一种习惯。
在幼儿园工作数年的赵老师在同学聚餐时讲起她的工作:我接班时从小班带起,这帮孩子刚到新班级,年龄基本上在3岁左右,相差不多,但表现各异。
每年9月开学后两周里,是小班最热闹的时候,有哭着要妈妈的,有不愿意让家长离开的,有呆呆坐在座位上一声不吭的,有在教室跑来跑去的顽皮打闹的,有对教室里的什么东西都要伸手去拿的;我发现,哭闹的孩子在我的安抚或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很快适应;粘着家长找妈妈的孩子多半需要好言哄劝,不间断地关注他们;坐在座位上发呆的孩子在这种氛围的感染非常想哭,但他们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自己悄悄用手擦掉;跑来跑去的孩子几乎坐不住,他们顽皮打闹,别人的哭和眼泪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好奇的孩子那双小手总能找到他兴趣的玩物,比如,墙上贴的装饰物,衣服上的扣子等;一段时间的师生相处,他们的性格和他们起初入园的反应是对等的。
家辉是那种把眼泪忍住的孩子,非常听话并能准确执行,和他人基本上不发生冲突;子萱通过安抚很快达到与我配合的地步,小嘴巴乖巧,有时能帮我拿本书过来;亮亮一会不能闲,总能看见他离开自己的座位,跑到其他小朋友的面前抢人家的椅子坐,惹的小朋友告状;胖胖东喜欢找个小朋友和他一起玩闹,你追我跑是他的最爱,无论上课排队上卫生间,连上体育课做游戏的时候,只要打闹成一团的宝贝里,一准有胖胖东。喜欢手上玩小东东的阿玉,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要么玩纽扣,要么玩衣襟,要么把裙子的带带吃的津津有味;离不开妈妈的万万眼泪很容易掉下来,不知道啥时候嚎啕大哭,问他:我想妈妈。
这班的孩子升中班我带了一年,这一年,这些孩子的性格得到进一步的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的广泛,他们各方面的差距逐渐显现。到了大班,成为学龄前儿童,这些孩子的完全形成了自己的个性。
家辉。逐渐形成自律性强的孩子,在一天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中都能很好滴控制自己,这三年,他的表现一直稳定,在学习中,他的反应快,准确,互动性强,由于他的自律,我很喜欢他,有意识锻炼他大胆、活泼、开朗,得到这方面的补充,家辉成长的很快,他的这种能力,刚到我班就表现出来,这应该是爸爸妈妈的功劳。
子萱善于和我接触,能做许多事情,带头组织小朋友游戏,自己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好发展,她的自律相比家辉更生动,快乐地融进班级。
赵老师的这番讲述让我有同感。一个人的自律,并不是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当然,并不排除自我的觉悟和努力,在孩子幼小时期,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相处的细节,对孩子的引导,都成为孩子可塑性格的奠基石,到了幼儿园,自律是孩子的是首要能力,当这种能力成为习惯,老师家长孩子都是赢家。所以,家长们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这样,从你的家庭走出的孩子才能更加康快乐的成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