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为实
近读振民兄推荐台湾再版的民国陕县志,本欲查找我们村的玄武庙有无记载,却看到了温塘石窟的记载。
据该版本县志记载,石窟俗名姑姑庵,在温塘村之南山麓,面北向有三洞,中洞造观音立像一,东西各造立像三,高四尺一寸,为唐大历九年陕州督府长史兼御史大夫陕虢观察防御转运等史皇甫温所敬造,宋政和辛卯年八月陕县尉李景行曾至此瞻礼佛像,政和丙申七月太原王道甫题曰:幽际之寺故亦称宫,右录见石壁之刻石今犹存。石质坚腻如玉,色黄白,成水云纹,造像术极精,洞上石缝中长柏树二。
在西站读书三年,后来参加工作仍在西站,温塘经常去,并不知道温塘有石窟,知道温塘石窟,已经是1997年春节。
春节前后,去温塘参拜石窟的人很多,说是温塘有人崩石头崩出来个庙,还十分灵验。我听了这个消息,没有去看,但却信了这个传闻。
春节第一天上班,照例是无所事事地与同事聊天,讲些春节见闻。我就说,温塘山上崩石头崩出来个庙,很多人都去参拜,据说十分灵验。老李一听,马上就说,不可能,咋能崩出来个庙?就要与我打赌。我忙打电话给老同学求证,他非常肯定地说,就是崩出来个庙!
得到老同学的肯定答复,我便信心满满的和老李打赌,输了就拿五百块钱请客吃饭。那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六百吧。可我亲耳所听,又有老同学的明确回答,自以为必赢无疑。
我们同事七人立即打了一个黄色面的(还是有些年代感的)前往温塘村。进了村,翻过铁路,沿着山坡缓缓而上,走近温塘山,果然看到石壁上有石窟,仔细一看,竟是开凿于唐代的古迹,算算已经在这石壁上屹立了1300余年。
石窟共有造像36尊,龛6处。第一龛高1.75米,顶呈火焰状,内雕有一佛二菩萨的立像,有莲梗相连。佛高1.35米,头部有火焰状饰。菩萨高1.20米,足下皆踩有莲花台,雕像面部基本完整,龛外两侧凿有供养人像,并有唐雍州高陵县尉成克沟、唐果州相如县令王希昶的题壁刻石。
往西一龛为高2.25米的大龛,顶部形状同第一龛,内雕菩萨立像,造形优美,其头顶花冠正中雕有一座佛龛内涂有赤、绿、青颜色,龛下石壁题有唐大历九年(公元774年)陕虢观察防御转运使皇甫温的题记。
下部东侧一龛右方是唐大周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承务郎陕州博士骑都尉徐义节撰文,郭元亨书的“温汤古寺铭并序”。据此,唐时这里应是一个寺庙,名为温汤古寺。随着古寺被重新重视,温塘村在遗址基础上重建了正殿,名曰莲花寺。
很显然,温塘石窟不是崩石头崩出来的,打赌我是输定了,正是过节,请同事吃饭一聚也罢。
现在想来,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此话不虚。道听途说的消息,不经过亲自实地验证,多是不可信的,信了可能耽搁大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