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没有文,只有一张截图。
假装不是分割线
骗你的,文在这。
这个八月似乎不大好,铺天盖地都是明星分手的消息,我也打算说点什么,当然,也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类型。
相比上一代的先结婚,后恋爱的方式,我们这一代开始,条件更加多元化,有苦苦寻觅爱情的,有原地踟蹰不前的,也有浪迹天涯不想熬爱情这碗粥的。时代在变,人心不古,同样的事情在不同时间也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我喜欢的,就是用这双眼睛,看尽这世上的美好。
爱情是什么?没人能解答,是七夕来临之前精心准备的礼物吗?还是地铁里把对方拥在怀抱怕磕着了,碰着了的温暖?亦或者争吵后低着头认错的模样?爱情的美好世间有万般模样,到最后难免困于生活中的油米柴盐酱醋茶,而爱就是在这些平凡中开出来的小花。年轻时觉得爱情是想伸出去又不敢触摸的手,中年时是一天劳累了后知道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在等待着他,老年时是日暮黄昏相伴散步在江边的闲适。人一出生就被爱着,并且因爱而生,为爱而活,这也许是我认为的爱生活。
看到一些视频上的路人采访,有个学生说现在的爱情没有结果,但是现在好像什么事情都是以结果为第一。暂且不论中国人讲不讲逻辑逻辑这个命题,我倒是觉得很多时候,都是听见对方说,我不管过程怎么样,你只需要告诉我对与错,就像小时候指着电视剧里的人物,从大人口中询问出好人与坏人。有个朋友说,一切以结果为导向采取行动,如鲠在喉,套在爱情身上,便是履行人类的本能,结婚生子赚钱养老,从生开始就以死为目的行动?恐怕这不是爱的意义。爱不应抱着目的,所有带有目的的爱都不是纯粹的爱。爱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陪伴,正如爱的人很美好,想要的东西很昂贵,想去的地方很遥远,所以有什么不努力。只是努力的过程很漫长,很寂寞,爱就能弥补这一空缺,一个人走很快,两个人走很远,能走多远,却决于如何看待爱情。二十四小时的聊天,隔着冰冷的屏幕有说有笑,霸占了对方的一切,抱歉,这样只是巨婴的表现,中国人做事讲究圆满,过左过右都不可取,就像《无声中国》中鲁迅先生有言:“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我觉得十分中肯,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也不全是冷漠,八卦图中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你也无法用尺子丈量出一个人邪恶或者善良的尺寸,其中讲究的就是平衡,简而言之就是标准答案,就算是电视上播出的中国通史,也只能算是标准答案,也许不是最真实,起码最平衡。爱是一种能力,爱的分寸也很有学问。
听闻爱情十有九悲,见惯了人聚人散,为爱痴迷终不得,那完美的爱情是什么模样?知乎曰,可以有不完美。女主内,男主外,有事多沟通,懂得进退的把握,能有情绪,也能做事情,会吵架,但是终会和好,并加深理解,就算劳累一天,也会多多少少做点家务,带会孩子。看起来说的好像是婚姻?是的,因为我很羡慕我身边的堂哥,确实羡慕这一家子。
那么,剩下的十分之一是爱情的概率吗?不是,爱情是没有规律的,假若有一天你看到一朵奇怪的云,第一时间想掏出手机告诉的那个人,也许就是你喜欢的,也许机缘巧合能得到一段美好的爱情。年轻气盛,经历不足以至于定力不够,可以理解,丰子恺老先生曾在晚年和一位小女孩结识,一老一少相处很融洽,小的可爱,老的童心未泯,分别之际,小女孩涕泗横流,老先生虽说于心不忍,但仍运用九十多年风雨练就的定力,暂时止住了悲伤的涌动。等到了无人时,才任由眼泪打湿胡须。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尚且如此,那么生活中所遇到的别离,做不到断舍离的年轻人,被情绪支配一下子,也不失一种经历。
也许越来越多的消息让很多人疾呼,再也不相信爱情,我倒是释然,就如我的笔名,落秋枫,咋一看有点萧瑟,其实不然,这名取之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天骄傲的盛开在枝头的繁花,在秋天也尘归尘,土归土,乍看是失败了,其实留下了自己的养分,滋养着来天的花儿。物极必反,痛苦,绝望到一定程度,生的美好,往往会盛开出新的希望。那便是我一直追求的真。爱情,何尝不是如此?
听闻爱情十有九悲,然吾亦唯信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