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的颖妃和剧中是完全不同的,剧中的颖妃交好如懿皇后、怀过孕又受疯狗惊吓早产下六公主不幸夭折这些情节在原著中都属于忻妃,剧中把颖、忻二妃合并,连姓名也合为巴林湄若。原著中的颖妃巴林氏,从来没把皇后当回事,更别提交好了,只不过一直维持表面礼数而已。
彼时皇帝一口气纳了四名蒙古女子,因巴林氏出身最高贵,封为颖贵人,其余三人常在答应不等。
如懿初孕时,为了让众人觉得她怀的是个公主,特意爱吃辣,当时刚晋为嫔位的巴林氏就敢在背后嘲笑——好容易怀上了孩子,不过是个公主,有什么趣儿……
她不把皇后当回事,由此可见一斑。
在宫中,巴林氏从未盛宠过,可也从未失宠过,甚至从未挨过皇帝或太后一句重话,除了背后有蒙古各部倚靠,跟她知分寸懂进退的聪慧是分不开的。
后宫有家族倚靠的妃子多了,同样入宫即封贵人的意欢,是侍郎永绶之女,满洲镶黄旗人,出身贵重,年纪轻轻死于太清醒又太糊涂的恋爱脑。
还有个戴湄若,就是剧中和颖妃合并了的忻妃,她父亲那苏图是封疆大吏,正二品闽浙总督,正因她出身不凡,入宫封的就是嫔位。
那苏图极疼爱这个女儿,一早就对女儿说过——得不高不低之位,争不荣不辱之地,才得长久平安。
比起别人家的父亲指着女儿来荣耀家族,他只盼女儿一生平安顺遂。
戴湄若入宫时不过十六七岁年纪,天真明媚,澄澈清甜,极得皇帝喜爱。而且她进宫的时机非常好,跋扈的高晞月早已逝去,金玉妍虽然不可一世,却已是强弩之末,魏嬿婉因鹿血酒事件倍受冷落,这个时候的宫中最少人作妖。而皇后刚诞下五公主,帝后和睦,可以说戴湄若进的是一个和乐后宫。
可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忻妃戴湄若,从进宫到油尽灯枯不过十余年时光,她唯一的不幸,就是被殃及池鱼早产的六公主夭折。这唯一的一次,伤了她的根本,即便后来又生下了八公主,也未能弥补伤害,不到三十岁就去世的忻妃,死于太柔弱。
同样有家族倚靠的意欢和戴湄若,比起巴林氏,段位就太低了。
颖妃巴林氏几十年不倒的恩宠,固然是皇帝礼重蒙古,却也很有她本身的因素:
一、颖妃不似意欢和如懿,一天天只念叨情情情的,皇帝大小老婆几十个,并且新人源源不断输入,和皇帝去谈真心真意地久天长?脑子里得灌多少水啊?
二、颖妃会有些小任性,但很有分寸感,她就是小小地发挥一下,让皇帝哄一哄疼一疼便作罢,绝不会像如懿意欢一样闹到剑拔弩张不可收拾。她对皇帝的情感要求不高,所以很少会失望,没有失望就更谈不上绝望,颖妃混后宫,混得自得其乐。
三、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颖妃不参与后宫派系争斗。
她刚入宫时,如懿皇后初孕,翊坤宫如日中天,但她只对皇后保持应有礼数,并不刻意讨好亲近。
后来皇后党和令妃党明枪暗箭争斗不休,颖妃领着蒙古众妃置身事外安静度日,从不在那俩货之间结党偏私,因此皇帝也格外看重,一向厚待她们蒙古嫔妃。
实则后宫前朝都是如此,在两股主要势力彼此较量牵制之余,皇帝会需要甚至扶植第三方势力,三足鼎立,才是一个稳字。
其实孝贤皇后薨逝之后,放眼后宫,真正当得起凤位的还得是这位颖妃。
颖妃的出身够份量,而且她在这桩满蒙联姻中,始终具备现实的清醒,既不像如懿一味沉溺于小情小爱浑不似个皇后的样子,也不像魏嬿婉手段龌龊遭人看轻。
颖妃始终懂得自己拥有什么,可以依仗的是什么,很多事她都不计较,可她看重的就一定要留住。
如懿过世后,令皇贵妃独大,就想夺回养在颖妃膝下的七公主璟妧。素性刚强的颖妃在皇帝面前哭得梨花带雨,到了魏嬿婉面前,虽然位分低了两级,却全无所惧,只冷眼打量,一段金句出口——我虽然是妃位,但我的背后是蒙古各部。你是皇贵妃,却毫无根基,风雨飘摇……许多事,不在位分,不在儿女多少,而在前朝后宫,势力交错。这一点,你比不上我。
一个妃子,就是嘲笑你这皇贵妃家世破败,前朝无人,生的儿女再多也不顶事,生生气爆了魏嬿婉,随后在太后干预之下,夺女大战颖妃完胜。
以颖妃为首的蒙古嫔妃有一个共识——咱们蒙古女子,不会欺人,但也不会由着她人欺辱。
换成咱们现代人说法——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夺女事件后,以颖妃为首的蒙古嫔妃与魏嬿婉结下了仇。面对家世破败的令皇贵妃,她们时时事事针对,明嘲暗讽,一刻不肯消停,谁让你背后没人呢?谁让你没实力还敢嚣张呢?所以有个强大硬气的娘家是多么重要啊,古今地球人都知道。
N年后,到了七公主璟妧议婚的年纪,皇帝同颖妃商量后,便将璟妧许嫁了颖妃的母族。颖妃养的女儿嫁回自己娘家,亲上加亲,于颖妃,于她母族,都是极大的荣耀,女儿嫁得好,颖妃在宫中亦更添尊贵。
皇帝晚年,恩宠最盛的是寒香见和汪芙芷,之后就是颖妃了,后来又晋封为贵妃。其实颖妃自入宫以来,从未拔过尖,但在从皇后到答应的后妃金字塔结构中,她从中游渐渐移到中上游,安全而安稳。放到金字塔结构的现代社会也是一样,中上游人群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
历史上的颖贵妃巴林氏,蒙古镶红旗人,都统兼轻车都尉纳亲之女,初进宫封为常在,乾隆十三年晋贵人,十六年册为颖嫔,二十四年册为颖妃。
与《如懿传》中不同的是,直到嘉庆三年,乾隆太上皇才封她为贵妃。
嘉庆年间,颖贵太妃和婉贵太妃(就是原著中痴痴画了一辈子皇帝,最终也是她把魏嬿婉拉下马的陈婉茵)一同居于寿康宫中,嘉庆五年二月十九日去世,年七十,当时亦算高寿,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园寝,结束了一个深宫红颜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