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这个快要烂掉的名词,曾被我看不起、懒得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抽象词汇,有什么用?可这段时间我越来越敬畏它的威力,细细琢磨,竟发现好奇心居然是拯救未来的解药。
搜索了一下,这枚解药是这样描述的。
好奇是一种对新的事物有兴趣,会想要探索、研究及学习的特质。好奇和人类各层面的发展都高度相关,有好奇心才会引发学习的过程,以及想要了解知识及技能的欲望。
好奇心是一项被很多人低估的能力。相比智商、乐观、负责任等特质,保持好奇心,才是获得成功的最大驱动力。
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有个专业的说法,叫做"认知需求"。心理学家曾用黑猩猩做过实验,发现它们具备两岁半儿童的语言能力,唯独没有好奇力。《人类简史》中也说过类似的观点,因为好奇,祖先才走出栖息之地,最终进化成人类。
伦敦大学的学者专门做过此类的调查,他们筛选了5万名的高中生,标记了40多个公认的优良品质,想通过统计分析,找出哪些优良特质最能影响高中生在大学里实现卓越。结果发现除了智商和责任心外,影响最大的就是认知需求,也就是好奇心。
难怪,所有学霸都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没有成为学霸,只是因为没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好奇心,以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没完没了的考试。到头来学习没搞好,知识不够用,认知水平低、赚钱能力差,反而还对学习本身产生了抗拒的心理(过去的我),真是得不偿失、后悔不已!
看看,一个最重要的认知上的错误,几乎影响了我快半辈子的人生。其实,还不晚,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就有了清晰明确的方向。培养、保护、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是打开认知大门的那把神奇钥匙。相信,含着泪踩过的大坑,不会在后辈身上重蹈覆辙。
好奇心的多与少真正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缺乏好奇心的人,对新事物敏感度低或者干脆视而不见;凡事保持好奇心的人,更愿意通过读书、思考、实践等方式来满足求知欲。
如果你在事业上止步不前,或者发现自己已经落后身边人不少,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只埋头于手头工作,一直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而对于更有挑战性的任务缺乏好奇?逃避?不愿意面对?
好奇心,是一种自我驱动的力量,没了它,就像车子没了发动机,不能驾驶,怎么达到幸福的彼岸,又何谈未来呢?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发展的强烈兴趣。好奇心使我们乐观,因为它帮助我们跨越了问题和答案的差距,已知和未知的距离。
当然,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是有益的。好奇心分两种,一种是诸如爱打听邻居八卦的热情,另一种是对知识的热求。前者叫消遣性好奇,这是人的本能,比如人们过度浏览娱乐八卦,忍不住打开微信上的小红点,想知道朋友圈都有什么新动态。相对来讲,价值感更高的是认知性好奇心。是人们在观察事物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产生了疑问,一定要找出原因,这才是真正能激发创造力的有益的好奇心。
既然,好奇心这么重要,我们如何来重拾好奇心,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呢?
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论,这里提出两种保护好奇心方法:
第一、专注于自己所擅长或正在从事的事情上,同时多维度来观察这件事,也许,你会发现新大陆;
第二、站在他人的角度来看世界,经常问自己别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自然与自己的眼光不同,问题与答案也会不同,由此来保持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所有领域的突破都源于好奇心,它像一个万能的工具包,虽然未来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但我们深信,好奇心能够帮助我们以自信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未来,找到幸福的答案。
你有好奇心吗?从小,我们是靠着好奇心,学会了说话、走路。。。现在也许不需要学什么了,好奇心荡然无存。
也许你会说好奇害死猫,可如今是没有好奇心扼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