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书里关于学会倾听引发的思考,里面论述的很多倾听误区自己都躺枪,我想每个人肯定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受自己认知的局限,有时我们只能听到自己想听到的,或者是我们经常误解了别人的意思,所理解的跟对方表达的原意甚至是相反的。
仔细想想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把别人的建议当成是指责或者是认为对方在挑刺?比如工作中上司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时,对方本是出于好心,我们却会理解为是在指责我们能力不够做的不够好。事实上就算如此,我们也应当结合情况虚心接受再加以改进。
为了做到真正有效倾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最不应该做的是什么”,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也就是谈话过程中,不要以为自己已经了解了所以出口打断对方,要养成耐心等到最后再发出质疑,往往到最后你会发现对论述内容的理解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过早质疑”还有一个副作用是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对这场对话进入排斥状态,因为我们已经自以为懂了并且感觉非常良好。
为了听的更有效率,一定要牢记这个简单的原则: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而自己在生活中确实经常如此,总等不及对方把话说完就打断对方,认为自己已经明白了对方要说什么。事实上打断对方讲话本身就是一个不礼貌的行为,正视对方的眼睛认真听对方把话说完还可以为这场交流营造一个融洽的气氛。
所以,一旦决定倾听某人的话,就要想办法调动自己的所有感官去感受说者的一切表达方式,并且给予恰当的回应。“听而不闻”本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而由于你的专注,说者也会进入更深的“倾诉”状态。而这一切会让这场交流的质量更高。
仔细思考生活中有过的许多原本认真的交流,最后却演变成争吵的原因,也不乏是因为自己作为听者的问题。特别是跟亲人的争吵,在对方努力讲道理时过早开始反驳;对方兴高采烈的诉说自己却意兴阑珊爱答不理;该回应的时候用沉默应对;缺乏耐心过早质疑错误理解原意……都是让谈话不欢而散的原因。
学会倾听也是一门学问,以后与人交流时要多些耐心,用心去倾听尽量理解对方的原意,启动元认知能力避免因自身的认知局限过早下结论。对于亲近的人更因如此,因为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会“对陌生人礼貌,对亲近人苛刻”。
当你真正懂得了如何学会倾听后,在你作为说者的时候你也就理解了对方作为倾听者可能会犯的毛病,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并且选用一种恰当的方式给这场交流更好的结果。
懂得了如何倾听,接下来我们就要把它践行于生活中,从中得到反馈再不断思考修正,逐步提高倾听的质量,避免本就没必要的争吵,让生活更好。
愿我们都能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