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深月明 图/网络
大约是小学三四年级时,家里来了客人,父亲便叫我去给客人戡茶。茶满七分,双手递上,或许是父亲让我从小就要懂的待客之道。我喜欢家里的茶杯,那是细白的内瓷,杯外着浅黄色釉的陶瓷杯,围绕着盖提杯盖上写有“茶可以清心”五个字,是清秀的行书。父亲告诉我,这几个字是可以来回读的:茶可以清心;可以清心,茶;清心,茶可以;心,茶可以清。细细地读,茶里有了古雅的意趣。我像是得了宝贝一样慢慢地品,对茶也有了喜欢,小小的年纪也仿佛只愿心清一般。
从来都没有仔细去研究过茶及喝法。但记忆里对茶香倒有几个场景让我回味,像是一些旧的胶片,在过往的时光里渗透出淡淡的茶香。
那一年在灌阳镇中实习,快要结束时,听说东方红水库风景好,想去看看,几个同有此心的同学便结伴前行。
先是到了水车的一户村子山边的人家,那是同学的亲戚家,这村子里多姓唐、蒋、文,同学说喊她亲戚唐伯好了。家是木头搭建而成,土墙已斑驳,土墙上流下黄黄的泥水。屋内,主人家在堂屋的火塘前烧着火,火上架着一口又黑又大的铁锅,里面放了些带壳的花生,还放了一些沙子,唐伯用粗大的锅铲有节奏地翻抄着花生和沙子,他说这样炒能让花生受热均匀,花生香脆。唐伯娘在一旁抓了一些打油茶用的茶叶,那茶叶是茶芽以下的粗枝大叶,淘洗了一番,把茶叶放进一个不饰花纹的粗陶瓦罐里,又倒入门前井里的清水,放在火塘边煨煮,柴火烧过之后火塘里堆满了红红的火星,茶不时就开了,茶味散开,满屋生香。我们的茶杯是平日里他们打油茶用的碗,比我们吃饭的碗稍小,我和我的两位女同学一个男同学吃着沙子炒的花生,喝着茶,茶酽如红酒,那一晚上说的话比几年同学下来说的话还多,特别是那个男同学,平时不怎么交流,记得他说我们原来是如此平和,不似平日里所看到的那样高傲。我和两个女同学笑了,哪有什么高傲,普普通通的同学,话说就要毕业了,你才认识我们呀。
屋外,四月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着,山村还颇有些春寒料峭的意味。围坐在火塘前,唐伯也不时和我们说上几句话,这样的夜,温暖、安静,茶香暖了夜色里山间一木屋,也绵延至多少年后想念那个夜晚那些同学那户人家的我的心里。
第二天早上喝油茶时,唐伯娘照样在火塘里煨了一瓦罐茶。喝罢油茶,唐伯披上蓑衣戴上斗笠就招呼着我们上船了。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只是这雨不再像昨夜落在黑黑瓦脊上的雨。男主人站在船头,把竹篙深深地插入清清的水里,又缓缓地拉出水面,水面上微泛着薄薄的水雾,空气里荡漾着湿湿的气息,我和一个女同学撑着一把伞站在船头一旁,看雨丝从绿绿的树影里斜斜地落进唐伯的蓑衣里,又滴落在船舷上,唐伯的脚上穿了一双打着灰色补丁的解放鞋,已经被雨打湿了,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让着我们进船仓,说趁着瓦罐里的茶还热,喝点茶暖暖身。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完全不记得东方红水库有的好风景了,只是在历经了许多世事纷扰之后,那样的茶香在那个绵绵春雨之后仍然那样暖,只记得那样绿色的斜织的雨丝和唐伯一家的淳朴是那样的清心。
是一个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日,我和朋友要上阳朔的一座茶园。
之前,听我妹妹说,那座茶园绵延几千亩,坐在茶山上,清风徐来,茶香满园,而夜晚的星星就低垂在你微微上扬的头上。我想那样的茶园或许能给朋友带来另一种心境。从高速路上下去,车子还在山路上盘旋了好长一段时间。问过小镇上的小商贩,也问过山路上的阿婆,找到那茶园时,天已向晚。
微风拂来,目光所至,千峰环野,满园绿涛。沏两杯新茶,周遭隐隐约约飘来清茶的气息,眼前袅袅升腾着茶香。朋友来自大海边的一个城市,刚经历过一次人生大变故。朋友零星地说着往事,风缠绕进眼里,又仿佛是久远的前尘往事。茶香氤氲,远离着陪伴了半辈子的那片海,我却仿佛看得见,那眼里有呼啸的海风,咸涩的海水,而海风狂卷着海水之后,是此时此刻的安宁。我说,在这个春天之时,以及这个春天之后,愿这茶园春天般的清香与宁静,在你的心坎上将荡漾出无边无际的温存。
朋友说,这茶园的新茶略微不似纯正的有机茶,而这里源自深岩之下的水质好,让茶有了清甜的芳香。朋友后来又来了桂林。那一次带来了几两好茶,据说那茶叶长在北宋以来就生长的一株古茶树上,如今已年年减产,每年只能摘出几斤,也是从朋友那分得。这样的茶,当然得细细地品。就那么小啜一口,丝丝香味会瞬间化入每一个味蕾,渐渐弥漫齿弥漫颊弥漫至额上,如余音绕梁,回甘不已……小口地饮,再小口地品,待茶入身,恍若穿过一片玫瑰园,衣襟留香……
后来,朋友给我寄来了一些茶,说茶里富含硒,是对身体很好的东西,第一道不要洗,洗了就可惜了。我日日喝着朋友寄来的茶,戒掉了咖啡,写字的时候,就像朋友陪在身边,不是说陪伴才是长情吗?
人都道,茶如人生,有苦有涩有回甘。我陪伴朋友,朋友带我品茶,人生有些时候,不也就是这样的简单美好么?
桂林的榕湖边原来有个尼西咖啡屋,我曾经特别喜欢门前遮阳伞下的座位,偶尔会和朋友坐在那里看书、聊天。透过稀疏有致的树木可见绿色的湖面,白色的游船静静地驶过,湖心亭里戏剧票友咿咿呀呀的曲调飘浮在绿水绿树间。门前桂花树下,我看着手中的书,思绪不时落在书外,抬起头,看一眼前方。
一个秋天的午后和朋友坐在桂花树下,微风偶尔会送来几朵桂花落在发上,落在桌上,桂花在风中有了清澈的香。年轻的店主问我们要不要喝桂花茶,说桂花是前两日落的,她自己烘焙的。当然要,如此好的茶。这里,有时会安静到只听见小鸟的切切私语,有时也会一阵喧闹,举小旗的导游带领一队黄帽子、红帽子从我面前的小路经过,他们的相机有时也会对着我们,我会微笑着低下头,但也理解他们,也许他们很多年、甚至一辈子也只来一次桂林。
来了一对五十开外的老外,“Shall we sit inside?(我们能坐屋里吗?)”女士问店主,店主答道:“Sure(当然)”,
先生看看屋檐下的座位,有点犹豫,他俩相视了一下,女士又问:“Is there anymosquito?(这里有蚊子吗?)”,年轻的女店主似乎没有听明白。
朋友从书中抬起头,微笑地插话:“I have sit here over two hour. I don’t find any.(我待了两小时了,还没发现。)”,
“Well, since that, outside is better.(那么,这样坐外面更好)”两位老外愉快地成了我们的邻桌。
先是两杯可乐,也许两位老外走了一路渴了。然后一杯干白、一杯干红,还问清了牌子Greatwall。
悠悠的时光在茶、书与红酒中流淌。午后的慵懒荡漾在静静的榕湖上,桂花香若有若无。在朋友的翻译下,四个人的聊天也轻松惬意。老外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的理解是这三个城市都有秀丽的风景,不同于高山、大川,她们的风景都与人们很近,能够触摸,上山或下漓江都能完全地沉浸其中,真正感受其青山秀水。但也有不同,桂林山水是天然的,是大自然给人类的一个盆景,少了人工雕琢。桂林也具有很好的文化包容性,阳朔的西街就是个经典。老外听后连连点头,“Guide books don’t tell us about that.(旅游指南中没有这些)”。
这时,女店主又送来了一个精致的玻璃杯,里面放了些甘美纯净的蜂蜜,她说调合着桂花茶,口感会更好了。微笑着致谢,这茶,与闲散宁静的时光、与桂树成林的地方是多么相宜。
后来尼西咖啡屋搬走了,据说是搬到了滨江路。那若隐若现的桂花茶香依然飘荡在我的城市里,飘荡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