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的故事/文(原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早教非常重要毋庸置疑。但用不用上外面的早教培训班?上哪些班是家长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时下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越来越被社会和家长所重视,因此早教的培训班也越来越多。诚然,对孩子实施早教是必要的,但非要去早教培训班吗?早期教育是指对0至6岁的孩子进行的教育。一般将其分为两段,3至6岁进入幼儿园,称为学前教育。0至3岁应该是以家庭为主对孩子实施的教育培养,是特指的早教。笔者曾经去以早教为名义的亲子班探访过。在一间大教室里,孩子家长抱着孩子,席地而坐。30分钟的课程基本流程是:家长在老师的指挥下,代替孩子做自我介绍,因为孩子们太小还不会说话。然后拿出玩具让孩子选择,玩一会儿由家长带着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处。之后随着音乐律动,家长摇动孩子的双臂做动作。最后是起立,家长抱着孩子转圈走或者跳。整个活动下来,所有家长都累得呼哧呼哧喘。孩子们普遍的一脸茫然,有的甚至要哭出来。这样的培训,家长受累,孩子受罪,根本达不到亲子活动和早期培养教育的目的。说早教重要我们不否认。俗话所说的3岁看大,7岁看老,是有科学依据的。人在3岁左右大脑重量约1100克,是成人的三分之二。神经元数量出生时50亿,是成人的十分之一,到3岁时迅速达到1000万亿个,是成人的2倍。因此0至3岁是大脑的布网时期,这个时期及时对孩子进行各个方面信息的输入,有助于树突链接的巩固。孩子7岁时大脑的重量约1280克,非常接近成人的1400克。明白这些数据,我们就能够理解下面的故事:一位妇人带着两岁半的孩子到达尔文的家中。妇人问:“尊敬的先生,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回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早期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的开端,具有奠基的作用。我们经常发现,孩子3岁入幼儿园时,就已经出现了个体差异,为什么?就是0至3岁的教育形成的。早教专家认为早期教育的内容,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还应该涉及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周岁以内的儿童以感官功能训练、动作训练、语言发声训练和亲子交往为主。周岁至3岁儿童还应加入感知动作思维、连贯性动作与活动,语言、玩伴交往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一周一次的早教培训班是远远不够的,早期教育的实施,应该是随时随地进行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耳濡目染,是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这个任务只能是孩子的家长来承担。可是常常听到家长议论,教育问题应该是幼儿园、学校的事情,我们哪有时间和精力对孩子实施早教呢。这就暴露了家长的问题。认为早教不是家长的任务的,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自己没有早教知识和能力的,要学习和锻炼;认为没有时间和精力的,要克服懒惰的情绪。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应该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同样的社会背景和学校环境造就不同的孩子,是不同的家庭教育使然。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家长的影子。每个家长,都要认真思考和实践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的早期教育,给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