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是人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再创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像不是凭空产生的,想像所需要的材料都来自生活,来自人的经验。无论多么新奇、多么古怪的想像,都建立在已有的信息基础之上。想像在发明创造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在学习各门课程中都要借助想像力,没有良好的想像力,就无法正确理解教材的内容。而且,想像力还直接关系着孩子创造力的发展,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想像开始的。
一般来说,想像包括无意想像和有意想像。无意想像是没有自觉目的,不需要付出努力的一种想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意义不大。有意想像是有自觉目的,需要孩子做出一定努力的想像,它是孩子智力的一部分,能直接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会想像没什么意义,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鲁迅是这样评价孩子的想像的:“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们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太空,他们想潜蚁穴……”事实上,孩子的想像力有时候是足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人感到惊叹的。曾经有一位6岁的小姑娘因为作出一幅畅想未来到月亮上荡秋千的美术作品而荣获了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绘画比赛一等奖。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想像力的好习惯。
那么,有什么好方法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吗?以下是一些好建议。
1、丰富孩子头脑中的表象。
人的想像总是以自己头脑当中的表象为基础。表象是外界事物在孩子头脑中留下的影像,它们是很具体的、很形象的,是想像的基础材料。想像就是大脑在外界条件的刺激影响下,对头脑中所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当老师朗读一篇优美的风景散文时,每个孩子的脑子里就会出现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但是,每个孩子脑子里的画面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每个孩子在想像的时候,需要借助各自存储在脑子里的表象进行加工和创造。如果头脑中的表象积累越多,孩子能够用来进行想像的资源就越多。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记忆形象具体的东西。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接触新鲜的事物。
2、让孩子积累词汇。
想像虽然以形象形式为主,但是需要用语言将想像的内容表述出来,词汇在这时起重要作用,词汇量大的孩子能很顺利地表述一件事情,词汇量贫乏的孩子则常常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词汇而中断想像。
3、鼓励孩子讲故事,读故事,记日记,画画。
讲故事能促进孩子的想像能力。父母要从小就鼓励孩子自己编故事、讲故事。可以讲给同学听,也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这样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孩子想像力的发展。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按照某个主题想像,并适时地给孩子以赞扬,提供一些建议。
4、用游戏启发孩子的想像力。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本能,对于孩子的自发游戏,父母应该给予关注,善于引导孩子通过做游戏来发展想像力及其他能力。
5、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想像力的基础。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父母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让孩子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提问,碰到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要努力弄懂,或者向其他的人请教,然后再向孩子解答。
再次,父母要鼓励孩子求异思考,比如,当孩子在做数学题时,父母可以问孩子:“除了这种做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阅读文学作品时,鼓励孩子不断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可以是那样?”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像力。
6、鼓励孩子幻想。
幻想是创造想像的特殊形式,它往往脱离现实,能跨越时空创造出未来事物的新形象。幻想越大胆,可能出现的错误也越多,但是其创新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