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中,与碎片化阅读一同到来的是微信公众号的崛起,一篇微信推文少则千字左右,多则几千,看似消磨时间的阅读,其实正在一点一点侵蚀着读者的思想,牵制着读者的思维,左右读者的行动。
我想,语言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只要你的论据足够,就会让人信服你的观点,即使,ta前不久还秉持着与你截然不同的观点,如果不加以细细思考,大概一个人的思想会像一只没有方向的风筝,被来自不同方向的风吹得左右摇摆,晕头转向。
如果说经济独立是物质基础,让你得以生存;那么精神独立就是让你清醒而独立,世人皆醉,你独醒。
朋友关系的好坏与回复信息的速度
有文章告诉你,即使朋友之间不联系,但是彼此之间的情谊依然还在,是不会变的。
你看完重重的点了点头,你告诉自己,没错,即使和以前的朋友们不再在同一个校园,也无法做到以前的朝夕相处,甚至聊天的窗口都很久很久没有再打开过,但是那份一起经历过高考的革命友谊是怎么都撼动不了的,至于那些在夜深人静时的胡思乱想的确真的是自己一个人想多了。
这篇文章无疑是给你吃了定心丸,这个时候,你又对友谊充满了希望,
再过几天,又有文章告诉你,真正在乎你的朋友,一定是秒回你的信息。
恰巧这一天,你给一个朋友分享上课时老师讲解的有趣现象,又或是对于你来说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但是,那个对话框看来看去都像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信息的提示音也没有再想起,于是你又开始了对自己精神上的折磨,开始淡薄一切,你觉得所谓情谊不过如此,何必太多在乎,没必要太多在乎。
两种思维的转换,你以为是自己的想法,其实不过是接受了别人的灌输而已。
父母尚在苟且,我们要不要选择诗和远方
父母辛辛苦苦赚着低薄的收入,你怎么能拿着他们的血汗钱出去吃吃喝喝到处瞎玩呢?
如果他们知道你是这样的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大概会很失望吧,因为你一点都不体贴他们。
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想玩以后有的是时间,那个时候你自己也有收入了,这样不是很好吗?
于是你羞愧的删掉了提前一个月做好的攻略,和早已约好的朋友推脱最近实在是太忙了,临时又接到了一个任务,这次不行了,咱们下次再约吧,之后再默默退掉几天后的车票,因为你看了这样的文章之后真的是觉得对不起父母,你应该省吃俭用,而不是像这样随便挥霍,而那个想去的城市,就继续存在于梦里吧,以后再去吧,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
从前,每当我看见诸如此类的观点文时我总是嗤之以鼻,总觉得自己是以一种超脱作者思想之上的高度在看这样的文章,而我,是一个会独立思考、有自己价值观的不一样的人,而这些文章只能是我无聊的时候用来取乐的而已。
可是,时间久了,我发现我的脑子不再只属于我了,ta不再独立思考,而是牢牢跟在他人的思想之后,这大概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精神,灵魂似乎也不再鲜活。
时间、距离到底会不会使朋友之间变得疏远,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这个疏远的是虚拟世界中的你我的距离。
我曾和中学时期的好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也包括信息回复的问题,我也很困惑,大家的感情到底还在不在。
她说,大家在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事情在做,也要维系新的朋友圈,想要做到经常联系的确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但是,一旦放假的时候见面,我们依然会有聊不完的话题,无论是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又或是对现在生活的吐槽,只要人在一起,距离什么的都会被打破。至于回复信息的问题,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信息回复晚了或是不及时真的是常有的事情,但绝不是像公众号里讲的一样。
聊天结束后,我又想了很久,的确如此。你可以觉得自己的生活与别人相似,但绝不应该将别人的生活经验完全复制到自己的生活,影响自己的思考,毕竟,这样真的不太聪明。
而父母尚在苟且我们到底要不要选择诗与远方?说实在的,我也一度困惑,充满怀疑。
的确,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每个月的生活来源都是父母,多少都会有些亏欠,即使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可是,出去玩一次真的需要很多钱吗?答案是不是。住宿可以是便宜一点的青旅,如果恰好那个城市有玩得好的朋友,既可以去投靠ta,巩固你们的感情,又可以省下一笔住宿费,当然啦,前提是得到欢迎!如果去的是临近的城市,车费也可以忽略不计,吃吃喝喝,真的并没有多少。走出熟悉的地方,也会让视野更加开阔吧。
不过,比起钱,父母更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吧,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万一丢了可怎么得了,他们,是永远不会阻碍你成长的人,所以,做好保证工作,每天汇报一下自己是否安全,他们就会放心的支持你去做。
至于父母也许还在“苟且”的问题,我想说,小时候,父母牵着我们在那一方寸地长大,长大了,我们替父母去看世界,有能力了,我们带他们去看世界。日子还长,少年你不必愧疚,还等日子慢慢走。
我想,你把文章看到这里,大概也曾遇到过同样的困惑,或者还不自知;我想,你把文章看到这里,也应该明白,拥有精神的独立会为你省去多少烦恼。
晚安。
我是南木,公众号 南木忆
写我想说的话
期待和你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