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在古代,词牌名,大约有一千多种。而我想为大家讲述的,便是那耳熟能详的几十种词牌名,它们的来历,和故事。
请您过目。
沁园春:据《辞海》记载:“沁园春,词牌名。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此得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后人用沁园代称公主园。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水调歌头”词调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
破阵子:破阵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一名《十拍子》。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按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原来是以旧曲之名,另度制新配乐。元朝高拭词注“正宫”。
念奴娇:念奴娇,著名词牌名之一,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
满庭芳:满庭芳,词牌名。因唐吴融“满庭芳草易黄昏”诗句而得名,又一说得名于柳宗元“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又名《锁阳台》、《满庭霜》、《潇湘夜雨》等。
渔歌子:渔歌子。又名《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木兰花:木兰花,词牌名,又名《玉楼春》《西湖曲》等春晓曲,双调56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三仄韵,一韵到底。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蝶恋花: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西江月:西江月,是一个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虞美人: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苏幕遮:苏幕遮,词牌名,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苏幕遮》词牌,原本是指从古高昌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是“囊袋”的意思。据说,跳舞时舞者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唐人称之为“泼寒胡戏”。表演者为了不使冷水浇到头上、脸上,就戴上一种涂了油的帽子,高昌语叫“苏幕遮”,因而乐曲和后来依曲填出的词就被称为《苏幕遮》了。
忆秦娥:忆秦娥,词牌名,别名众多。因李白词有“秦娥梦断秦楼月”而名《忆秦娥》,又名《秦楼月》;因苏轼词有“清光偏照双荷叶”而名《双荷叶》;因无名氏词有“水天摇荡蓬莱阁”而名《蓬莱阁》;因张辑词有“碧云暮合”而名《碧云深》;因宋媛孙道绚词有“花深深”而名《花深深》;因明徐有贞词有“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而名《中秋月》。贺铸词名《子夜歌》,长筌子词名《华溪仄》。
醉落魄:醉落魄,词牌名,又名“一斛珠”“怨春风”“章台月”等,原为唐代教坊曲名。以李煜《一斛珠·晓妆初过》为正体,后改为醉落魄。
天仙子:天仙子,词牌名,又名“万斯年”“万斯年曲”“秋江碧”等。
水龙吟: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据说,“水龙吟”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据《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
霜天晓角:霜天晓角,词牌名。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以林逋《霜天晓角·冰清霜洁》为正体。
临江仙: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南歌子:南歌子,词牌名,又名“南柯子”“怕春归”“”春宵曲”“碧窗梦”“风蝶令”等。以温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鹦鹉》为正体。
六州歌头:六州歌头,词牌名。以贺铸词《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为正体。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六州,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歌头即引歌。
惜奴娇:惜奴娇,惜奴娇,词牌名。又名“惜婴娇”“姹莺娇”。以晁补之词《惜奴娇·歌阕琼筵》为正体。北宋新声,贺铸词为创调之作。元高拭词注:双调。奴娇:疑为歌妓名。自贺铸始,宋人用此调多写歌妓或言情,但颇有游戏之意。
阮郎归:阮郎归,词牌名,又名“碧桃春”“宴桃源”“濯缨曲”等。以李煜词《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为正体。阮郎,指阮肇。相传东汉永平年间,浙江剡县人刘晨和阮肇到天台山采药迷路,遇到两个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孙已过七代。他们重入天台寻访仙女,踪迹已杳。
瑞鹤归:瑞鹤归,词牌名,宋周邦彦始创,格体参差。
捣练子:捣练子,词牌名,又名“捣练子令”“深院月”“剪征袍”等。以李煜词《捣练子令·深院静》为正体。“练”为白色熟绢,捣之使柔软。“子”有小的意思,是词调的一种名称。唐崔令钦《教坊记》载曲名二百七十八个,任半塘说:“其中六十五调皆以‘子’名,显为小曲。”此词以咏捣练而得名,为妇女捣练时所唱歌曲,多作妻子怀念征夫之辞。
六丑:六丑,词牌名。以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为正体。周密《浩然斋雅谈》记载,周邦彦曾向宋徽宗奏称:“此曲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昔高阳氏有子六人,才而丑,故以比之。”
菩萨蛮: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间意”“梅花句”“花溪碧”“晚云烘日”等。此调为双调小令。“菩萨蛮”是来自南疆的曲调,曲名见于《教坊记》。
清平乐(yuè):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清平乐”调名之来源历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此调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二因李白有应制《清平调》三首传世,故后世之人易将《清平调》与《清平乐》混为一谈。
鹊桥仙:鹊桥仙,词牌名,又名“鹊桥仙令”“忆人人”“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以欧阳修《鹊桥仙·月波清霁》为正体。”自《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描写以来,各代诗人都咏入篇什。遂取以为曲名,以咏牛郎织女相会事。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
一剪梅: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宋代时候,人们称一枝为一剪。一剪梅的意思,就是一枝梅花。古代时候,相隔两地的人往往通过赠送对方一枝梅花来表达相思。”词牌“一剪梅”,即是取此意而生。
江城子: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兴起于晚唐,来源于唐著词曲调,由文人韦庄最早依调创作,此后所作均为单调,直至北宋苏轼时始变单调为双调。《唐代酒令艺术》提到《江神子》这个词调名,源自于唐著词曲调。唐著词是唐代的酒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
诉衷情:诉衷情,词牌名,又名“桃花水”“诉衷情令”“渔父家风”等。以温庭筠《诉衷情·莺语》为正体。本是情辞。后人据毛文锡词改名“桃花水”,因黄庭坚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贺铸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辑词名“一丝风”。又名“诉衷情令”。
点绛唇: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调名用南朝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江南二月春,东风转绿蓣。不知谁家子,看花桃李津。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行人成息驾,争拟洛川神。”
眼儿媚: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以阮阅(一作左誉)《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为正体。南唐后主李煜《菩萨蛮》词有“眼儿暗相钩,秋波横欲流”之句,形容美女流盼的目光,可为调名的注脚。调名本意即咏美女顾盼流动的目光。
满江红: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满江红慢”“念良游”烟波玉”“伤春曲”“怅怅词”。满江红,调名来源说法不一。一说调名咏水草。满江红是一种生长在水田或池塘中的小型浮水植物。秋冬时节,它的叶内含有很多花青素,群体呈现一片红色,所以叫作满江红。一说调名咏江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词有“日出江花红胜火”之句,描绘太阳出来光照江水的美丽景象。一说调名咏曲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和清冯金伯《词苑萃编》等书记载,唐朱庆余志怪小说《冥音录》中载有“上江虹”曲名,后转易“上”“虹”二字得《满江红》调名。
声声慢:声声慢,词牌名,又名“胜胜慢”“人在楼上”“寒松叹”“风求凰”等。声声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词名《胜胜慢》,其题序云“家妓荣奴既出有感”,说明是为他的家妓荣奴离去所作的曲词。慢,就是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摸鱼儿:摸鱼儿,词牌名,又名“买陂塘”“双蕖怨”“迈陂塘”“山鬼谣”等。以晁补之词《摸鱼儿·买陂塘》为正体。
南乡子: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唐教坊曲名。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直至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按敦煌卷子内的舞谱,《南乡子》当为舞曲,任二北《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可见《南乡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后来才用作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