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所敬佩的两个人都在劝我开始写作了,一个是和菜头,一个是李笑来,菜头老师《为什么要开始写作》这篇文章的风格是我非常喜欢的,里面不乏有特别生动的例子让我忍俊不禁,尤其是读到他说的自己打算写一个类似《老友记》一样的剧本给宁财神发过去,请宁财神跪读,宁财神不一会就发过来一句话“你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吗?你写的是屎”,菜头老师这个时候反而觉得整个人的舒服多了,理由是,宁财神如果判断是正确的话,他只要稍微进步一点点,就可以达到除了进步只有进步的境界,后来的事,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
菜头老师的文章中,从写作的理由开始打消我一个又一个不去开始的困惑,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告诉我,别担心自己写不好,而是很确定的告诉我一开始我肯定写不好,紧接着又从写一篇文章到底是会经历怎样一个过程,一篇文章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毫无疑问,他说的那种情况,我之前都经历过,多少次为想一个酷一点的标题而苦苦思索,又多少次看着一个标题半天都写不出一段话来,不过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这些都不应该是我不去开始写作的理由,
接下来,他笔锋一转,开始向我描述了现代人对于成功的渴望已经到了几近疯癫的地步,常常竟为了脑海里想象的得失感到苦恼,同时对于效率的追求也几乎达到了极为狂躁的地步,恨不能孩子在一天之间长大,事业在一日之内崛起,股票上午买进下午就进入涨停并且就一直涨停下去,太多人已经失去了对时间的正常感知,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焦虑和痛苦,而写作刚好能治这样的病,写一篇文章能让一个人感知到完成一件事,创造一个事务的真实体验,能让人从脑海里奔涌不休的各种想法里摆脱出来,专注于手头一件事上,从而回到真实的世界,慢慢的通过写作来感知时间的效用,无论是看到文章火热还是翻阅过去生活的点滴记录,都能让人感知时间是如果流动的,又是如何在自己身上发生效用的。
而我最喜欢的笑来老师的文章《为什么你一定要学会写作》则完全是另一种思路,笑来老师的文章一向以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著称,同样给了我一个绝对不应该拒绝写作的理由,那就是:
写作是“把自己的同一时间段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首先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变革了信息流动方式、速度、渗透度和广度,有效沟通已经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技能”,而一个人的沟通效率也从底层决定了一个人最终可能获得的资源及其质量,写作是比私下交流更为高效更具有价值的有效沟通方式,因为从单位时间销售的角度望过去,“给一群人将道理”与“你给一个人讲道理”,虽然不是没有区别,但从时间精力上来看,事实上的区别并没有多大,不过效率却有了极大地提升,由于写作可以“及时发布”又彻底打破了地理位置的局限…..,同时笑来老师用自己身上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了写作是如何让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
其次,笑来老师建议持续写作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更为简单更为基础的理由:
因为持续写作很可能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最后厚道的笑来老师连写作的终极技巧都拿出来,那就是写“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没有用呢,”同时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对这个逐步的细化和深入问自己,我写的这个东西对别人有多大用处,以及对多少人有用,以及多长的时段里对别人有用等等问题。
今天我想用薛老师教我的经济学来谈谈为什么要开始写作了,以及写作的成本是什么,虽然我知道我不一定能写好,但是我想试一试,首先经济学里面有个很重要的概念——成本,到底什么是成本,一句话总结起来: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或许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会跟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一样感到不解,什么叫放弃了的最大代价呢,不着急,让我先通过一个故事来慢慢的解释给你听。
采石场的故事
我有一个开采石场的朋友,在采石场的旁边买了一片空地,这片空地上面有鱼塘,还有一个小树林,特别好玩,我很好奇的问我的这位朋友,你买的这块地是要卖鱼呢还是拿来开房地产,他说:“我即不打算把它开发为旅游区,也不打算开发房地产,买这块地,我只是为了让它空着。”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买块地空着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他做的生意是采石,旁边有这块地空着,始终会吸引一些开发商,如果地产开发商把这块地买过去,修建民宅,居民就住进去了,肯定会抱怨采石场发出的噪音,甚至还会闹得法庭上去,凡是官司,就会带来不确定性,而我的这位朋友要的是一种稳定性,他要让自己的生意稳定地进行,所以把这块空地买下来,什么也不做,只是空着。
这个时候你会觉得这块地是我朋友买的,其实,你想想,我朋友为什么愿意生产石头,他也不是无端端的要生成石头,而是因为有人愿意买石头,他买这块地,表面上是他付的这个钱,但实际上,他之所以愿意付这个钱,是因为他深信有人会替他付这个钱,那就是买石头的人,再进一步想,买石头的人无端端就买石头吗,不是的,他买石头可能是要修一个商场,他为什么要修一个商场呢,因为他相信有人愿意掏钱会商场消费。
所以一层一层的推导下来,你会发现,看得见的是我朋友真金白银买这块地,看不见的,是最终有消费者愿意为石头买单,那样,实际上,最终其实是消费者买下了这块地,而这块空地就成了他平稳生产石头的一个重要原料,他其实充当了一个隐形的拍卖人的
,同时他也面临着两个选择,这块地到底是用来做石头好,还是拿来修房子好,如果这块地拿来采石头得到的回报比拿这块地修房子更高,那他就会继续让它作为采石头的原料,但是一旦民用住宅的价格涨的足够高,他就会关掉采石场,拿这块地来修建住宅,这块地就有了两种竞争性的用途:要么拿来做采石场,要么拿来做居民区,最终哪一种能够获胜,则取决于这两种用途的使用者,谁出的价更高,这两种用途的使用者可能是一拨人,也可能是同一拨人,就如同人们既要购买房屋居住,同时也要去商场购物消费一样,人们要在这两种需求中做一个平衡,做一个取舍,而恰恰这个时候,成本的概念就自如而然的出来了,“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这块地,如果用来修商场,那么就放弃了民宅,修商场的成本就是那个没有修成的民宅;反过来,这块地如果修了民宅的话,那商场就修不成了,修民宅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商场。
为什么讲这个呢,因为无论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成本的,包括写作也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用这段时间写作了,就不能再用这段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它事情有可能是看一部电影、跟朋友胡吃海塞、刷一阵朋友圈……,这时候写作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其它事情的最大代价,同样反过来看,如果我用这段时间去看一部电影、跟朋友胡吃海塞、刷一阵朋友圈……,那么我就没办法再用这段时间去写文章了,而看一部电影、跟朋友胡吃海塞、刷一阵朋友圈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写作的最大代价,根据我所敬佩的两位老师的经验,写作不仅能给人带来的收益和幸福感,同时还能治疗那些焦虑和浮躁的病,也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
当然能够认识到写作的成本是什么以及写作能给我带来的改变之后,我面前还有一道鸿沟,那就是选择,只有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选择的时候才体现一个人的认知到底是什么,而只能在不断的践行中修正自己的认知,正确的知才能驱动正确的行,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知,也只有这样才算做到知行合一,我希望自己已经开始并且能够不断的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