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喜欢晚晚,于是去读了很多关于她的文章。
关于晚晚,人们似乎更热衷于她所谓的黑历史,网上搜她出现在前面的也是所谓的扒皮贴。怎么说呢,在很多人心中,可能觉得一个真正血统纯正的白富美得以善终才是喜大普奔的事。而本来应该和她们一样应该泯灭为众人的晚晚,渐渐走上了上流社会,心中总是愤愤不平的。
其实,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能吃到已是十分不易,又何必去管吃相是否优雅呢?
大家意难平的几点无非是晚晚起点不高(其实还是比很多女孩高很多),学历、芭蕾、语言上的水分还有以现在的道德标准去评判似乎并不“磊落”的感情经历....在这里,我无意也无心去为晚晚辩解,只是换个角度去看待晚晚或者说“晚晚式”的女孩。
有篇文章对晚晚的评价让我很受用,客观而全面。
“晚晚式”的女性,她们的聪明在于很坚定的知道自己要什么,想达到怎样的高度。她们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不做“沿途看风景”,“看命运把你带到何处”的游离感。并且为着这一个目标,坐着常人难以做到的努力。
她们聪明且不贪,人生只认准一个方向。并把所有的资源都压在这一个目标,甚至于其他的选择都要为这个目标服务起来。留学也好,对形象的管理也好,择偶也好,在此我们不谈对错。本在这类女孩心中,这些在她们看来都是方法,方法不分对错,只分有没有用。
读到此处,我走个神,思考了一下关于选择的命题。这个命题看似自由,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想要什么往往取决我们缺什么,而我们缺乏什么从来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很多人或许很直白的表达,他们想要金钱,金钱不是目标,金钱只是工具,它是开路的铁楸和搭桥的绳索。无论是优雅舒适的生活还是自由选择的权利,都需要金钱加特。它总是依附于其他又被其他所依附着。
在我们所熟知的女性中,若需要再举出一个“晚晚式”的女性,那我能想到的,就是王的女人--田朴珺了。估计很少会有人把这两人联想在一起,她们风格不一样,活动范围不一样,人生的终极追求不一。但是同样野心勃勃,目的明确。
她们擅长给自己贴标签,一个是文艺女神,一个是独立女性。懂得经营自己,给自己标签加码。在她们身上,处处可看到精心修炼的迹象。这一点在晚晚身上尤为明显,莫兰迪配色的穿着,慢慢琢磨的有个人性格的妆容,设计过的拍照姿势等等,更别说她“处心积虑”地学芭蕾,留学,学语言这些给自己加分的努力了。实在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了,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与其相似的女性,可能会被大多数人遗忘。那就是凤姐,只不过凤姐起点太低,吃相又是极难看,即使现在逆袭了,也不让人觉得多羡慕。不过把一手烂牌打好,凤姐不得不算一个。
最后,仍然想说一句,在“读书无用”的今天,其实,知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以很多方式让人受益。晚晚留学哥大,田朴珺就读长江学院MBA,凤姐呢,众所周知,在初到美国最落魄的时期,也是书不离手的。或者,并没有她们自己渲染的那么牛逼,但也不是一般人能望其项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