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读一本书时,往往能顺藤摸瓜,找到作者偏好的其他作家或书籍。读村上春树的书,经常看到他提起菲茨杰拉德,以及《了不起的盖茨比》,并且他亲笔翻译过这部作品。经他多次提及,并读了他撰写的文章《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爵士时代的旗手》,以及为菲茨杰拉德另一部作品《夜色温柔》撰写的文章——《有能耐的小说》后,我也无法阻挡自己的阅读渴望,周末读完了《了不起的盖茨比》,今天中午又在网上看了莱昂纳多主演的这部电影。
书的内容更详实,但电影把最精干的主题提炼的也恰到好处。或者说,有时电影的通俗性,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盖茨比这一人物形象,这几天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们看别人的故事,能触动自己的情感,往往是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盖茨比把海湾对岸的灯塔之光(心上人黛西家的灯塔)当作自己唯一的凭依,全部的人生梦想,为之奋斗的所有动力,从一贫如洗的穷小子到家里夜夜笙歌开派对的土豪,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有一天能接近灯塔,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然而,盖茨比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只是背叛与嫁祸。
文中的“我”,对盖茨比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都是烂人,那帮混蛋全部加起来也没你高贵。”此后,盖茨比因被嫁祸而遭遇枪杀,不禁让人唏嘘,也对他所追求的一切感到不值。我们内心的梦想,到底是真实可靠的,还是仅仅是我们自我编织的梦幻而已?
刚刚在一篇微信文章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我们不能一直踮着脚尖爱一个人,重心会不稳,身疲心累,撑不了多久。人生苦短,不要和消耗你的人在一起,也不要做消耗别人的人。你无法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但你可以成为这个浑浊世界中清醒的那一个。”也许用在这里不很恰当,盖茨比的悲剧,岂止是被消耗的代价。
读译作,版本很重要。在众多的版本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继宏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因为之前有《追风筝的人》的阅读经历,以及唯一官方认可的中文版《小王子》,都是李继宏的译作。我惊讶地发现,这位译者竟是个80后,翻译《追风筝的人》时,才26岁,太令我吃惊了!一直以为,能把《追风筝的人》翻译的这么有力度的人,就算不是饱经沧桑,至少也是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非年轻人”。
我今天的文章标题,引用了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所谓故事就是风。当有东西摇曳时,风才为人眼辨认。”他的本意是说,如果读者读了他的小说,觉得心事得到了理解,是因为读者把他的故事有效摄入了内心世界。我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呼应。无论读村上春树,或是菲茨杰拉德,或是别的什么,当我们内心里有了某种呼应,这些作品就会变得更有价值。
前几天,收到这样一条消息:“我跟着你的公众号读了五本书。真的没想到三十五岁还能养成阅读的习惯。真的非常感谢你呢。”看到这条留言,真的很开心,内心里也有点儿小感动。如果我的文章也能如一缕微风,哪怕带给你一丝摇曳,多少也能体现一点儿我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