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的一部电影,很不错。第一次看完是凌晨,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写点什么却懒了。直到春节重温了一遍,才写下这篇影评,算是颓废假期中的一点正能量吧。
电影在铜匠回来之前是喜剧,即便有些危机,但观众都是在一种轻松的心情下等待着剧情反转。后面的悲剧中,大家已经不再关心情节,取而代之,更多的是对特定环境下人物的心疼。
电影中的象征
电影的魅力就在于不光有人物,还有场景和物品,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剧情。
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的学生,在大家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热闹的学校景象。教师里后置办的红桌子,让整个画面为之一振,鲜明了起来。裴魁山的雕,是他明哲保身内心外假装的强悍。佳佳手里的树枝,是她青纯内心向往的自由。一曼挎着的篮子,有她和自然所有的交集。一箱子弹力球,是铁男对佳佳的爱,也代表原来的铁男,当他们从山坡上滚落后,一个时代结束了,也坚定了佳佳去延安的决心。最后的校服,合影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理想中的社会是美好的,结局也是大团圆的。但现实往往很残酷,乱世中荒凉一隅中的几个灵魂,随秋风而来,随野草而去,又有几人在乎。
鲜明的人物
剧中人物不多,但个个性格鲜明。
校长应变能力强,是学校的主心骨,他想方设法将老师团结在学校,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作的初衷是好的,因为第一次电报来的时候,校长说本以为工作没人在意,说明为了学生他很耐得住寂寞。第二次资金到位的时候,首先嘱咐佳佳去采购教具,把学校的事情放在首位,心正自然身正。
裴魁山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怕事,胆小。特派员来的的时候怕事情败露想坦白,找不到吕老师的时候想坦白,校长翻包的时候及时划清界限,觉得事情可能露馅的时候积极想下一步的出路。
一曼拒绝前是温柔的态度,铜匠和一曼发生关系后,他变成疯狂的报复。一切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也许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许他后来选择了留下来,也许是校长接受了他,但我觉得我不能原谅,一曼的直接凶手是铜匠,但他绝对算得上帮凶,一个只对自己的利益感兴趣的人,无法奢求对山里的孩子好。
铁男是一个自然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无法用对错来形容他,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就是人的本性,也是大多数自然人的真实写照。
开始的直率,在他的世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裴魁山可以怼,特派员可以怼,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欺下也不媚上。
遇到生死刹那以后,恐惧占了上风,他开始思考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事,他变得思前想后,畏首畏尾,变得没有了自我,最后连佳佳走都没有试图去挽留。
他是个悲剧角色,但那就是自然人的写照,很多人被困在自己的窘境里,无法突破,只能屈服,最后只能换来一句话聊以安慰,这就是命。
佳佳比较单纯,从头到尾只关注驴,因为喝的水都归功于它,在他的眼里驴不叫了是大事,驴棚着火更是大事,驴死的时候,数她哭的最伤心,她虽然也有屈服的时候,但最后她毅然放弃去美国,而到延安参加了革命,她虽然弱小,但有能力去维护自己的初衷,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最后说一曼,因为她是整个悲剧的核心。
其实我觉得一曼没疯,只是无法面对一切,采取了逃避的方式。
一曼的悲剧看似是外力的作用,但根源是自己的多情,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铜匠,还会出现铁匠,猎人,商人,最后的悲剧是难以避免的。
多情没有错,但错就错在那是不负责任的多情,爱情可以成就一个人,同时也能摧毁一个人,是彻底的摧毁。与铜匠在一起,摧毁了裴魁山的梦。一句牲口,摧毁了铜匠的梦。恨一个人,会恨到死,可是因爱生恨,会恨到骨头里,一曼最后自己结束了这些恨,算是给路人一个交代,凄凉,悲壮,但不值得。悲剧的人物,但不妨碍她是一个好人,无论是教铜匠,还是给铜匠媳妇一个说法,都是为了大局,敢爱敢恨是一曼的标签,在别人眼里她可能一文不值,但该快乐的时候她笑了,该再见的时候她走了,随性的死胜过苟且的活。
善意的谎言,到底算不算谎言
电影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事,这件事从开始就是在违规操作虚报吕得水老师的名额来骗取工资,它应该去学习还是去批判?
如果只有对错两个选项的话,那它肯定是错的。
但想想它的出发点,如果没有他们在坚持,那孩子们就没有学上,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与特派员斗智斗勇,翻包,还是撒谎,都是可以理解的,最终校长的一句话让困惑就开朗了,大不了事情败露了,我来抗。也就是说,为了好的出发点,前提是不会造成恶劣的影响,稍微做一些变通也可以,只不过开始的时候就有人想好要去承担。
比如电视剧风筝里的最后一集,陈国华知道让郑耀先和韩冰单独相见违反纪律,但他依然同意了,他们一辈子都在奉献,也许不见面,会遗憾一辈子。
还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边防警察接到举报,一个外国女子违规在境内生活,他按照职责去查实,然后这个女子就被遣返回国了,在口岸大桥,女子一步三回头,一面是自己的男人和孩子,一面是既陌生又熟悉的祖国,就在入境的一瞬间,枪声响起,女子因为叛国罪被就地枪决了,这一幕,就发生在警察和孩子的面前。那个瞬间在警察心中久久无法抹去,不久他就辞职了。这一切都没有错,因为这是他的职责,但如果他网开一面,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重大影响,自己把责任扛起,那么对这个家庭,就是另一种结局了,人生一世,不是非对即错,非此即彼。
写在最后
最后不发表感慨,只想说一件事。
电影中小学缺水,来回打水一次很多公里,在这样的情况下,喝水显得尤其不容易,洗澡更是一种奢侈,就算看着驴棚被烧,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它烧完。当我们感觉被生活折磨的体无完肤时,在某些人看来就是稀松平常。而我们看来稀松平常的,却让某些人生不如死。你我皆凡人,珍惜,足够让自己快乐的每分每秒,也许就是人生之道吧。
本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作者,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