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庆节后返校的第一天,我看到女儿的班级群里老师发来的各科作业完成不好的同学名单反馈,我想老师的用意肯定是想让家长多花些心思和时间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我看到大部分的家长回复都是从责怪孩子的角度出发,说:收到,回来一定严厉批评,还有的说多罚他几遍,看他长不长记性。只有少数家长从自己出发,不过也只是说加强监督。老师@有些家长说每次都这样,请问家长做了什么?
我就想为什么人们习惯性的出了问题认定就是对方(孩子)的问题呢?为什么不从自己出发承认是自己做家长的没有引导好,其实我能感受到大部分家长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管不好,无能为力罢了。对于孩子的问题没有办法其实可以表现出来真诚,让老师感到家长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负责任,只是自己能力有限,这样的话可能老师也愿意帮助家长,从而更能帮助到孩子,这样的话家长可能更愿意从提高自己开始,而不是死盯孩子(在这里没有要批评家长的意思,因为曾经我也是这样的,我就是忽然好奇为什么大家都是这样的?)。我猜想这首先是人的一种本能,其次是我们成长的大环境,我们自身从家庭再到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系列教育,我们很容易回到这样一些画面:做错事了,妈妈打我了;考试成绩差了,座位被安排到最后,说错话了,迎面而来的就是白眼和数落,甚至就算你不做错事,不说话,也还是会被批评责骂,除非你有一张利嘴替自己推卸责任。一个纯洁的小孩在被一次次的批评打骂冷眼中逐渐在心里培养出了一门“武器”——推卸责任。因此,我想这也是源头之一,罪魁祸首除了动物的本能外,几乎所有的家长、老师以及其他扮演教育角色的人都是。
想想也真是的,主动承担责任自然而然的事情到长大了还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再加上孩子有样学样,循环往复也就不足为奇了。
哈哈,我突然找到了学习的意义——终止往复,升级后代,把游戏(人生游戏)打到下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