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国演义》小说里有一段故事提到竹简书的事儿。讲四川张松见曹操。当时曹操把自己写的一部兵书显摆劲儿的拿给张松看,张松看完了兵书还给了曹丞相,诡秘的嘿嘿一笑,继而说道“曹丞相,您怎么抄别人的书还签名是自己写的呢?”
曹操有点懵 ,忙说“没有抄别人的,真是我自己写的作文”
张松说“您说啥子!这破文章四川小孩都识得”
张松便随口咏颂,竟然把曹操的书给背诵一遍。
这可把一个大丞相给震蒙了。事后一想,心中很不是滋味,心想“我这不是侵权吗?宰相这么干不好哇”一生气,把一部兵书竹简一把火给烧了。
是的,书中是这么写的,竹简书都给烧了。书中也讲了,曹操不知张松这厮有过目不忘,张口他就可以复赋背诵的奇功异能,曹丞相白瞎了自己一部好书。
这个故事,它讲了一个竹简书的事。古人用竹简写书。用竹简记录事物。竹子制成的竹简是当时的一个最经济有效的存储文字的载体。
当时丝绸棉太贵重,金属太复杂,纸张尚未普及,竹是一个最好的工具。大量的文字文章是用竹子制成的竹简来书写存储,传播。
二
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用竹子制作简已经无法考证了。
反正历史上竹简制成品广泛应用到书写文字,存储文字。
竹简的形式,书写方法对中国文字书写,把口语言落实到文字结构的书写形式,创建一种优良的书写格式律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字书写的竖写方法是起源竹简的原因。因为这个竹简,一片竹简,用毛笔书写是竖写最方便。
竹简上书写文字,从上开始往下写文字,最方便的方法。
后来纸张流行,依然是延续竹简书写的格式形制。使用竖行排字。
到了现代,才改变用了横行排列文字。
三
一片竹简,人们在其上面书写文字 记录事物,记录人的语言讲话,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的书写载体,一个空前重要的物理信息承载界面,它也严重影响控制了文字书写语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中国书写文字格式和文字语言逻辑关系。如果我们细致观察分析听取国人的口喉发声言语与手书写文字语言它们是不尽相同的。而且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四
因竹简形制的特点和沿用习惯形成一种竹简书写语言文字格式。
独特的文字排列顺序,文字组成词,句的固定格式 ,……
书写在竹简上的古代的文章。它形成自己严格的语言格式。有规律。表达方法强调统一和可以被社会人共同识别。
五
古人早期把竹子劈制成一个个短竹片,先在上面刻画书写一些简单的文字,图像,作为一个记录事物的方法。随着经验积累,文字符号的增加,组成词,句子。这时一片竹简刚好够用。
当更多的事物需要记录的时候,一个复杂的事物需要多个竹片来书写文字。这样需要把这些写有同
一事物的竹简捆束一捆。再说后来呢?把这些竹简串联成一个固定简片位置的竹简册子。
作者:万本
时间: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