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某个年纪,身边总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一堆朋友高调结婚, 几年后很多朋友又悄悄地离婚了。
我的份子钱是打算让他们花一辈子的,他们却在几年就花完了。 现在物价水涨船高,消耗婚姻的速度也随之增快了。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婚姻经济学。
我赞成吃一垫长一智,但是有些东西是经不起犯错的。曾经有一个科学的调查,令人产生悲伤的前三位分别是: 丧偶、丧儿和离婚。
有没有发现,这三条,其实都属于同一个类别: 婚姻。
太多人有亡羊补牢的思想,以为一切都是可以弥补的,所以每个人都大胆去试错吧。婚姻和性从来没有列入到我们的传统教育当中,现在很多人还会尽量规避这两个话题。 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有人可以成功过河。但是成功的人为何不搭一座桥?
显然,不愿意建的是我们。即使我们看到很多人在河流中丧生。
观察一下身边的现象,人们关注的大部分内容是什么: 小的时候追求学历,长大后追求事业,结婚后追求孩子,老来养孙子。在这个看似完美的链条里面,有没有发现,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伴侣,自己和伴侣的关系。换句话说,从来没有正视过人最根本的需求: 情感的需求。(或者人类最能正视的人的根本需求是: 吃。而且我们都已经将吃这种精神传承得非常好了)我们从恋爱,到结婚,到婚姻的维护,全靠经验主义。
当我们知道别人离婚的时候, 我们一般会有异常的眼光看待这对伴侣: 一定是出轨,不忠诚,不负责任等等等等。 可能,但是却不一定。或者这一段只是在婚姻的学习上不及格而已,需要重考。爱情,婚姻,其实追根溯源是两个问题: 1.如何跟自我相处 2.亲密关系的管理。
有的人自己一个人住的时候,会自我管理得很好。他们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当另外一个人闯进你的世界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习惯了,他们在努力保护自己的领地,努力维持曾经一个人的生活。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尚未完全接纳这突如其来的婚姻。或者你会问,既然选择了结婚,怎么说还没准备好了? 其实在对婚姻和亲密关系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上,很多人对婚姻的憧憬真的只是一种想象,美好的想象。一旦遇到现实,就像那美丽的泡沫,瞬间就会破裂。在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出现了选择题: 我应该坚持,还是应该放弃。在变化如此快速的社会里,换比补来得更快。离婚成本的降低, 是离婚率不断升高的重要原因。
有一种亲密关系叫虚假的亲密关系,指的是我们在表面上会使关系看起来非常和谐,友好。但是实际上这段关系里面已经出现了许多裂痕。但是我们就是不断地再表面维持着,到了撑不住的那一天,就会突然地发生巨变。所以很多人说,爱情的时候的伴侣跟结婚后的不一样,这是婚姻捆绑了爱情。其实不是的,是这段亲密关系中,本身就存在着不健康的因素。只有打破这层虚假的面纱,才能使人和人之间促成灵魂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爱与爱的相容。
还有,性。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作者是一个放荡不羁或者出格的人? 允许我辩解一下吗? 我觉得我只是一个愿意了解和接受人性的人而已。最近几年性的认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大家的认可。举个例子: 家长可能会提醒女孩在出门的时候带避孕套,或者未婚女性自己也会备一个。 但是这这是基于对自己的保护。社会上从来没有教育大家怎么合理认识性并与伴侣保持一段比较好的关系。 我很佩服在这个领域的一个学者,李银河。她是国内这个领域研究的专家,她跟丈夫也维持着非常好的关系。 大家可以看看李银河的书,或者你会对婚姻,亲密关系,或者女性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正视自己,卸下伪装,才能寻找幸福。
我们花很多年去学语文数学英语,很少时间去学“如何幸福”。幸福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培养的能力。 真希望看到那么一天,我们不再以财富、事业去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而是看 这个人是否掌握了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