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级市的呼伦贝尔市,可谓地广人稀。总面积约2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北京、40个上海、2个辽宁、1个山东加1个江苏那么大,但最新的常住人口只有2242875人,相当于一平方公里不足10人。这些人口还不到我居住的区常住人口(128.88万)的2倍,比我工作所在区常住人口(242万)还少。见惯了人流如织,冷不丁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塞北,应该不会不适应,因为我本来就不太喜欢车水马龙,不习惯人群熙熙攘攘。
——在中国版图上,呼伦贝尔是典型的东北地区。呼伦贝尔一头嵌入黑龙江,一头嵌入蒙古国。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局面。事实上,呼伦贝尔曾经也是黑龙江省的一部分。别小看这个地方,在这个面积接近26万平方公里的呼伦贝尔地区,曾经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是从这里出发,最终统一了蒙古各部落,并在之后50年内和他的后继者们一起,通过不断的开疆辟土,进而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如此之多的少数民族政权发轫于这里,然后向南叩关,或向西长驱直入,作为一个民族政治学、历史地理学的爱好者,或许这次去呼伦贝尔能够促使我进一步思考这些问题。
——边境城市。呼伦贝尔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与俄罗斯、蒙古国有1733.32公里的边境线,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我们这次去呼伦贝尔,主要活动区域是在市政府所在地海拉尔,然后向周边延伸。由于海拉尔离中俄界河之一的额尔古纳河不远,应该有机会到边境走走看看。之前有一次去辽宁,计划中的行程之一是去丹东,可以零距离看看鸭绿江对岸,可惜在沈阳下飞机后即将到达酒店的车上接到老家电话,只能马上飞赴武汉。这次去呼伦贝尔,将是在境内离边境最近的一次。
——国家级森林城市。呼伦贝尔市接近2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拥有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可谓得天独厚,此外,还有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如此看来,诸多少数民族以此作为成长的摇篮然后走上称霸一方的道路,恐怕与这里丰富的水草资源相关。现在,许多人慕名而来,领略这里的大好风光,也与其“全国唯一的草原旅游重点开发地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国家森林城市”的定位有关。作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和全国旅游二十胜景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1.49亿亩的天然草场面积、600多种天然生长的种子植物、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的确令人心驰神往。
——发达的交通网络。乍一看,呼伦贝尔地处祖国边陲,当属如西北、西南边陲一般的交通落后地区。事实上,并非如此。呼伦贝尔虽然东边是大兴安岭,但海拔并不高,目前拥有铁路、公路和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铁路运输基本覆盖全境,301国道贯通全市,海拉尔、满洲里两个国际航空港已开通至俄、蒙等国及京、呼、哈、沪、穗等50余条国际国内航线,这恐怕在我国地级市中也是不多见的。此外,还拥有满洲里、黑山头等8个国家级口岸。之所以在地广人稀的呼伦贝尔有如此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一方面是“伪满”时期侵占我国东北的关.东.军投入巨资兴建了纵贯南北的铁路线,另一方面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前苏.联关系,并以此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延伸,也非常注重在整个东北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