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见到儿子,说的最多的是同宿舍小问同学的妈妈。话里话外都对小问妈妈很多不满,言词之中更多的是无奈,还有对小问的同情。
每个妈妈都是很爱很爱孩子的,这点毋庸置疑,但爱的方式却是千万种,其中一种就会让人无奈让人窒息。儿子说幸亏我的妈妈不是这样,我是不是该暗暗得意一下?
小问妈妈的情况大概是这样,送儿子过来参加集训冲刺培训班,带了很多东西,包括褥子床单,入住酒店,好像显得有点多了,导致搬宿舍的时候,别人搬三次趟就搞定,小问得搬五六趟。这些东西都是妈妈觉得用得上,而不是按小问意愿带的。
小问从分班考到周测,结果都不满意。我想这个不满意只是小问妈妈不满意,所以导致每天电话时间充斥了责怪和批评,完全不掩饰作为家长的焦虑,就这么赤裸裸的传染了孩子。惹得小问不停的说他的妈妈好麻烦太麻烦。
为了控制小问不吃外面的东西,小问妈妈会快递很多好吃的过来,妈妈的爱一览无余。但有没有想过一群孩子之间的交往,是需要结伴到便利店互享吃食的,拿不出钱的尴尬,不知道小问妈妈想过没。
小问每天除了应付妈妈的电话,还要苦恼于学习,所以有点点不开心。儿子说到这些的时候,不禁叹口气:小问只能忍着,因为那是他妈妈呀,他能有什么办法呢?说的既心酸又感叹。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儿子,毕竟这样的妈妈,也不是你劝几句就能改变的。要想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和固执,比登天还难。小问又不可能摆脱这样的妈妈,结果只能在这样的氛围中寻找一种最佳相处模式,也许小问和妈妈之间会找到一种和谐相处的模式。
中国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一切,掏心掏肺,毫无保留的奉献所有的爱,这真的一种伟大的爱。但问题是模糊了爱的边界,打着爱的名义对孩子照管变得肆意妄为,慢慢就会变成爱的障碍和牵绊。这样的爱越浓烈,孩子就愈压抑,但凡孩子有点想独立,父母不安全感的焦虑则会变本加厉地继续控制孩子,深陷无解的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