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要追溯到初中历史课。当时《学习的革命》一书风靡一时,历史老师大概是个爱读书的先锋派,踏着时代的浪尖带领全班同学画起“脑图”来。现在想想这在当时绝对算是创新之举,可惜在我身上并没奏效。一是我画画不好,又没创造力,导图基本都是照着黑板上的模板抄下来的,完全没体现思考过程。二是我没有全局意识,画图就专注在图形像不像好不好的细节上,把画图的初衷束之高阁。所以当思维导图再次被大家追捧的时候,我始终没把它放在眼里。
后来网上出现了很多讨论思维导图究竟有没有用的帖子,为了检验自己对思维导图的理解程度,我终于翻开了博赞的这本书。其实博赞在书中讲得很清楚,制作思维导图需要遵循“3A”原则,也就是Accept,
Apply, Adapt。可纵观网友们上传的导图,真正做到Accept的已经是少之又少,更别谈后面的两个A了。很多人喜欢用软件制作导图,可做出来的不仅没包含图像、色彩、符号等多种要素,连思维导图的树突结构和关键字都没体现出来,简直就是学生时代变种的大括号笔记。不能脱离线性笔记的实质,所谓的导图自然也无法发挥应有的功效。
博赞由大脑的结构和运作原理说起,从简单的头脑风暴逐渐扩展到系统的思维导图,进而延伸至集体思维导图和大师级思维导图。P32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可以把导图看作是大脑的投影。如果结合记忆宫殿的方法,将思维导图各部分的位置相对固定下来,则更能有效加深P6记忆轨迹。比如我习惯从右上方开始动笔,颜色由深到浅以顺时针方向进行。如果所有导图都按这种模式绘制,也就相当于将不同颜色分配到不同的大脑区域中。再将各种颜色赋予特定的含义,让不同区域的脑细胞各司其职,便既能调动更多脑部资源,又能降低每个脑细胞的平均工作量。以“6色荧光笔学习法”为例,如果将定义、假设、分析、结论、优势、缺陷对应到不同颜色和区域内,便可以形成理论性作品的思维导图模板。其它类型的作品也是如此,可以根据作品特性加以归类整理。P6重复本身增大了自我重复的可能性,“思维事件”发生次数越多,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对同一模式导图的重复制作和复习,能够对记忆产生有效刺激,提高知识的吸收率。完成思维导图后,对比之前的线性笔记,确实能更迅速、更容易回忆出书中的内容。
P132记忆和创造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思维导图对于创造性的拓展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于思想阻滞的地方,P11、P66可以利用大脑的完整倾向——即增加空白线条的方式加以补足。同时,作图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整理思维脉络的过程。之前写《越读者》的书评,写了三天都没捋清思路,最终还是靠思维导图寻到了突破口。脱离了线性笔记的死板模式,再也无需担心天马行空离题太远。无论思维多发散,随时都可以重新跳回最原始的中央词汇。
我写东西一直没有列提纲的习惯,写个散文记叙文之类还算应付得过去,但工作后的第一篇论文可让我尝到了苦头。自以为还不错的文章被专家审了个引言就直接返回要求大修,理由是结构混乱云云。那篇文章反复大修了三次,当时的我还各种不服气,但现在回想人家指出的问题确是一针见血。可能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感,每次准备写提纲时,刚一提笔脑子就乱成了一锅粥,有用的没用的一股脑全涌了上来。自己又懒得去择,索性写到哪儿算哪儿。而思维导图恰好可以解决思维混乱的问题,随它怎么散射,最后只要按照层级分类归纳就绝对是篇好文。将思维导图与金字塔原理结合使用,搭好文章的骨架,写作效率自然也会有质的提升。
看了《思维导图》却不用导图做笔记,也算是对作者的一种亵渎。在看书过程中,我一共画了三张过程导图,最后花了一中午时间形成一份最终稿。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但看上去确实很赏心悦目。有些人觉得画思维导图很浪费时间,在画图过程中的确会占用一定时间考虑画风、颜色搭配、位置布局等细节问题,但这些问题会随着画图熟练度增加逐渐消失。何况思考本身也是记忆的过程,越是在画图上耽误时间的地方,回顾时反而越容易想起来。培养一个新习惯势必会在前期耗费大量时间,比如为了锻炼右脑练习用左手吃饭,开始肯定会比用右手时间长好几倍。如果认为这样的过程是一种浪费的话,也就绝不能指望收获右脑提升带来的益处。
思维导图是多向的,既可以从中央发散到四周(决策),也可以由四周收敛到中央(寻找物品)。思维导图是多功能的,既可用于强化记忆,也可用于提升创造性。思维导图是多领域的,既可以用于个人设定目标或解决问题,也可以用于家庭、教育、商业和职场等各个场所。最重要的是,思维导图是独一无二的。它既融入了个人情感和风格,同时也包含了特殊思想与记忆。别人的导图做得再漂亮,也无法代替你的思想。你的导图做得再普通,也是任何人都偷不走的资源。
当然,这本书在编写上还是存在一些小瑕疵的。比如一级标题写得过于抽象,不利于读者在预览时掌握全书结构;写作思路过于发散,系统性相对较弱;另外翻译也差强人意,很多词句译得过于生硬,为阅读造成了一定阻碍等。但这些问题比起思维导图理念本身,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如果你厌倦了用《秘密花园》打发时间,不如来张思维导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