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僧团随着人数的增加,出现了第一次分裂。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见解,不谦让对方,到后来越来越严重。佛陀出面调解也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双方依然坚持自己,导致纷争严重加剧。佛陀集团面临第一次分裂。
无论个人,家庭,团队还是国家,在发展中都会面临着遇到很多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来了相应的改革制度,也是这些改革带来了更完善的发展和扩展。当然有些失败了,彻底破灭了,有些成功了。
没有任何发展是一帆风顺上的。纵观世界历史,世界文明经历了多少次改革,发展,灭亡,又再生,再发展,再改革,再灭亡。人类从出生开始,就是如此循环。这才构成了历史和文明。
一个人的发展也如此,这一生将要遇到多少困境和成长。一个家庭,聚散离合也不是没有。遇到困难,遇到逆境正是需要改革的时候。
很多纷争都是因为我们太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只看到自己的利益,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没有去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观点,才造成两不相让,最后导致分裂。
佛陀说:“我们不可以太执着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也去了解他人的观点。尽可能的避免分裂。”
但是,没人听他的话。佛陀说的话,也有不起作用的时候。
佛陀选择了离开。这些年他一直和僧团在一起,带领大家一起修行。他独自来到森林,遇到一位独自修行的弟子。问到他独自修行的情形时,他告诉佛陀虽然只是一个人独修,但却体验到喜悦和自己。佛陀说:“有时候,一个人独居要比与人一起更愉悦。”
独处的自由和愉悦,也是我喜欢的方式。很多时候与人相处,反而会不自在,发生一些不愉快。而一个人独处,拥有自己的小世界,却自在又愉悦。所以,我也是一直喜欢独处的。一个人能否懂得和自己相处愉快,也是需要在独处时才能锻炼和明白。只有独处时,才能享受到孤独和自在带来的宁静和舒展。但是,我们的生活又不是一个人独活的。独处于我,也只是有时候而已。很多时候,依然要和人群在一起。
佛陀又来到,几个比丘一起修行的地方询问情况。这几个人告诉他,他们几人一起修行,相处非常和谐,对各自的修行也有很大的提高。他们虽然是三人,但是却是一体,他们和平相处,互相关怀。从食物至修行的见解体验,他们都一起分享。
佛陀感叹:“一个人真正的僧团就应该是这样和平相处的。只有真正觉醒的人,才能证得这种和谐。”
佛陀在这里和他们住了三个月,他观察到他们每天早上怎样在禅修后乞食,哪一个比丘最先回来,便替其他的比丘准备座位、取水以备清洗和摆放好一只空钵。他自己用食之前,必先把一些食物放进空钵内,以放其他的比丘乞不到食物回来。他们全部用食后,又将所余的食物放置在地上或水流中,小心不会伤害附近的小动物。
谁先发觉茅厕需要清洗,便立即去做。需要别人合力的工作,他们都一起合作。他们又不时坐下来,交换修行上的心得和体验。
他们每个人都这样去做,所以他们获得和谐和愉悦,并且在修行上有很大进步。
一个家庭还是团队,都是可以如此和谐的。前提是每个人都需要觉醒,有这种和谐的意识和觉醒。只是一部分人有这样的觉醒,其他人也会给这个团队带来不和谐。
这三个人能够和谐相处,就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一起分享,把对方当成是自己,没有你,我之分。不分彼此,没有私心,才带来了如此和谐。团队的和谐,家庭的和谐需要每个人努力,也需要每个人以身作则,做出别人效仿的榜样。这也是相互分享带来的影响。分享,影响,看起来是助人,其实只是助己。
佛陀离开三人之前,为僧团制定了“和谐六条”。他认为只有人人都遵守这六条原则,团队的和谐是可以到达的。
和谐六条:
1:共同享用一处公用地方。
2:共同享用日常必需品。
3:一起守持戒律。
4:只用有利于和合的言语,避免导致僧团分歧的言说。
5:互相交换见解和心得。
6:尊重他人的观点,而不要勉强别人跟随自己的看法。
在一个团队中,家庭中,只要每个人都遵守这六条和谐相处的法则,就一定可以和谐相处。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为了和谐努力,但是对方不会。但是,既然是大家一起学习,生活,工作。不论别人怎么做,首先自己就要有这样的意识,并且做出榜样去影响他人。在家庭里更加重要,在你希望家人变成什么样的人之前,先让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再去影响对方。
和谐相处才能身心愉快,并且得到成长,也才能不导致分裂。和谐六条对我们修身养性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