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人群密集的地方,我总会无意识地低头。别人描述我,也总逃脱不了这句:“她啊,那个一直喜欢低头走路的。”当时,不以为意,一心觉得就像吃炒粉要拌辣椒,天热爱喝酸奶,低头走路是我的小个性。
直到有一天,强烈的自我意识袭来,醍醐灌顶:低头不是我的姿势,而是生活状态的隐形表征。
如果用一个词描述我的无意识生活状态,“一团混乱”绝对力压群词,独占鳌头。
那么,我怎么会一头跌入一团混乱的漩涡,搅来拌去,不见挣脱出来?
一
初中前,意识 、知识 、思想体系还不成熟,几乎一切的决定都由父母做出,然后,我去执行。初中后,自我期待缓步觉醒,赶巧遇上学习黄金时段。“非主流”兴趣,爱好被冲没,一心扑向学习。我一天天成长,时间一分分流失。你看,时间一直被外界占据,真正培养自己的计划不断搁浅。
上了大学,时间,知识,生活总算由自己掌控,可以走自己的路了。走进大学校门的一瞬间,我呆住了,迷茫了。我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人?我的梦想是什么?我不要什么?大学前两年,我每天把时间填的满满当当,不给自己任何喘气的时间,不停尝试自己能做什么。学生会干事,英语社团,演讲比赛,我不断转换,也总是松松垮垮。
事情都有双面性,不停的尝试算好事,同时也是坏事。一轮尝试下来,随着发掘的深度延展,我发现自己不是天才,不会一点就通,不可能不劳而获;我倾心于把生活过得美好的一切事物,讨厌一蹴而就的急躁和狂热。由于没有常性,总是做一样丢一串。结果可想而知,除了和时间赛跑外,我一无所得。掐指一算,那些年,浪费的时间真不少。
二
越长大越难建立自信。年龄越大,对自己的要求既多又高,也就越难获得自信心。
还记得曾经上课朗读课文,被老师夸奖,就信心倍增。随后的日子,我一抓到机会就朗诵。那时,朗诵让我自信豁达。后来,大学参加朗诵比赛,不知原因的没有入选,倍受打击。之后,一直逃避这个问题,或者说,鄙视兼嘲笑曾经的爱好,默默地,转场,失败,再没有当初自信心的爆棚。自信之花期待一次成功的体验去浇灌,自卑之魔隐藏在场场失败的打磨中。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如何建立自信。作者写了与自己有关的一件事,高中参加本市的主持人比赛,实力加运气入选金奖。之后,凭借此事申了本科,大学,职业顺风顺水。想想周边的情况,大抵如此,同校的学姐因为普通话好被指认为校普通话测试专员,而后,老师拥护,资源频至,当然奖学金申请,活动邀请不等自来。
最近,频繁看到一句话“作好人生最关键的一件事”。对于最关键的事,从一开始就要抱着必须成功的决心,建立个人品牌,资源就会源源不断流向你。有人说,我没有任何优势,也找不到关键事,该怎么办?那就尝试吧。写作,读书,绘画,运动,烹饪,好物分享。。。互联网平台上,门槛很低,足够你踏入学习,交流。
三
止步开始于停止系统学习的那一刻。现代社会,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信息,所以,大家自认为每秒钟都有学习吸收。甚至,有的人不接收讯息,就有窒息感。有朋友告诉我,她必须关注别人的生活状态,才能体会乐趣。
不可否认,我曾经也是。通过互联网窥视别人的生活,一边羡慕,一边咬着牙嫉妒。看到好的主题也会模仿,学两招皮毛。接触的信息无限扩大后,自己被压迫到极点。这个不会,那个不懂。神经线紧绷,一触即断。或者,图个了解,以后和朋友吹个牛,看吧,我比你知道。知道些什么呢,某人某时干了某事。对方听过后,立即同你掌握了对等的信息。
原来,一直想要成为万能达人。现在,转念一想,还是要做最重要的事。系统梳理知识,学精学透,进入关键事方向的前列领域,即使分享后,由于“心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差异,自己掌握的价值也不会贬值。
经过一团混乱后,我总结出来上述三点经验。概括为一句话,一旦你放弃和自己建立联系,了解自己的内心,生活势必回馈一团混乱的杂曲。
我在写,同时在说;你在读,同时在听。我们结束了听说读写,交流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