陨落的星星

最近看了几篇相关杨永信电击网瘾少年的文章,里面的言辞让人触目惊心,加之最近刚好看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儿童的人格教育》。

其实早前我就看过他的《自卑与超越》一书,不过本人比较愚钝,虽然这两本都看完了一遍,但若让我说出这两本书里面写了些什么,我是说不出一二三点的。

让我说出他们给了我什么,又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我也只能粗略的说上一两句,却也不能再多了。

看完这两本书让我想到了,我很早之前看过的一部关于教育类的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忽然有所感悟。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上的星星,他们每天在天上绽放着自己的光芒,寻找着自己的父母,然后降临人间,美玉无瑕。

但是他们在降临人间的过程中消耗了体内大量的光芒,只有当他们的老师、父母看到了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能量,他们才能重新发光,在人间闪耀。

而另一些孩子,他们的发光点没有被人们发现和及时的给予能量,故而让之蒙尘,仅有的光芒被喧哗的环境消耗殆尽,于是变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孩子来到人间之后能量耗光,变成了最软弱的存在,因此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能量,需要教育他们。

教育并不是说将自己准备好的东西,像灌水一样的灌下去,这样只会加速他们能量的耗竭,而是应该找到孩子的发光点,加以教之、育之,使之成才。

然而我们的教育却往往是使用第一种方式,将自己以为对的东西,一股脑儿的灌输给孩子,当然我没有办法百分之百的说这种方法是不对的。

但是这种教育,确是真真实实的压抑了孩子的发光点,让他们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自卑在心里无限制的膨胀。而且这样的教育目的,教育标准发展出来的是一样的孩子,每个人就像复制的一样。

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孩子面临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重惩罚和重压,从而出现两种极端的现象,第一种是放弃自己的闪光点、庸庸碌碌、自我否定、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直沉浸在失败之中。

另一种则是以奇异的方式去追求优越感(也许这并不是一种优越感),他们不断地破坏规则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通过获得他人的关注来享受其中的优越感。

这种造成的与社会人才要求完全相反的教育,我们并不能去责怪谁,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大约法不责众说的就是这种意思。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每个人都以成绩的好坏、既定的规范去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甚至是一个孩子的未来。

而不是想着如何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不被蒙尘,让孩子重新闪耀出耀眼的光芒。却在孩子能量耗竭的时候,去责怪孩子,为什么别人那么耀眼,而你却是一块如此丑陋的一块石头。

因此宽容不仅是教师,还是所有人的品质,我们应该宽容那些还没有展现发光点的孩子,要关注和积极寻找孩子的发光点。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教师和家长的职责是引导孩子从自卑走向超越,在引导过程中教师和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不小心,孩子就会走向极端。

正真好的教育是什么,我想没有人可以给出完善的答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是我工作的第四个年头 而我却不敢跟人大方的提起这件事 对于我来说,自己是失败的 没有所擅长的领域,没有存款,没有...
    阿丹de阿丹阅读 168评论 1 1
  • 孩子们眺望夜空想要抓到星星 却只抓到无尽的黑影 父母们笑他们傻 “星星在很远的地方” “只能看见,但却永远摸不着”...
    Dream0253阅读 620评论 0 0
  • 我们可以接收人的生、老、病、死,正所谓人生若正常规律的变化则是喜事;但无法接受身边人的提前离去,这感觉就像从你心里...
    臻静阅读 265评论 2 0
  • 一颗星星的诞生,代表着一个人的诞生,一颗星星的陨落,代表着一个人的死亡。 亲爱的婶婶,你的那颗星星为何早早陨落? ...
    老丁子阅读 742评论 0 2
  •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
    所爱如星辰手可摘星辰阅读 194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