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早上想起床时,一动就感觉凉飕飕的,所以赖床的毛病又犯了。早起坚持锻炼的口号也被温暖的被窝淹没了。
晚上吃完饭,虽然也冷,还是逼着自己出去走几圈,毕竟有了对健康的认知,还有几个月来坚持锻练胃病的好转,这些都不能放弃。
刚出门,就感到鼻子上落了一丝凉意。一会儿又一下,轻轻的,细细的,抬起头来,原来是又落雨了。往年进入冬季,东北风总是呼呼的刮,把树枝都刮的东倒西歪,叶子再舍不得母体也是无奈地飘落。东北风简直就是暴躁的妖婆子,随处都可以听见她呼号的声音,谁不怕?街上总是比扫了还干净,人都猫在家里,不敢出门。
可今年的冬天脾气竟然好了。前几天就是绵绵的冬雨先来报道,耐着性子沥沥啦啦下了几天,温度也是一寸一寸往下掉,但是东北风没来。东北风不来就感觉冬天温柔了不少,即使冷也没有那种能透彻骨缝的寒气。所以,即使落雨,只要不是咋咋呼呼的急脾气,细雨中还感觉有一丝凉凉的舒服。
广场的大灯孤零零地亮着,相比以前的热闹,现在就显得寂寥许多。但是总还有三三两两的人赶来散步。那不,前边就有大叔和谁高声说着:“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随后是爽朗地笑声飘来。
“走快点!”正左右张望的我忽然听见前边有人叫我,原来是村上的婶子站在前边等我。我疾步上前打招呼,原来婶子想着我们做伴一起走,一边走一边聊还不孤单,我当然愿意。
有人说,河南人穿着睡衣就上街。其实这也是误会,这种名叫睡衣的衣服其实就好比棉衣棉裤,各种花型的都有,颜色有些花哨。厚厚的,说是睡衣谁会穿着睡觉,那也睡不着呀。说是睡衣应该就是居家服吧,但冬天冷,就有好多人不愿换来换去,害怕感冒,所以在外边这种棉服真的多了去了。我虽不喜欢穿,但感觉只穿上衣出门还不过分。今晚婶子就是穿了一件粉色带碎花的睡衣棉袄。
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就比如今晚这个婶子。她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一打开话匣子那就是竹筒倒豆子,呼呼啦啦忙不停,说话也是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从孩子的成长聊到学校的好坏,又从花草的种类聊到疾病的无奈。总是可以从这个话题忽然跳跃到那个话题,但又觉得合情合理。我带着口罩,本来就嘴拙,这下也好,就只跟着嗯哎就可以了。
婶子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老公是一个厂矿的正式工,现在退休了,也可以拿为数不多的退休金。这样的条件在农村是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老两口靠退休金维持生活,还趁着身体好给几个儿女看看孩子。女儿孝顺,儿子能干,没有后顾之忧。婶子说着话,脸上始终漾着笑。特别谈到她女儿家里,女儿领着去哪里旅游,都看了什么,那兴奋的样子满满的幸福感不知不觉已经溢出,让我都有些艳羡。老人是容易满足的,不管为孩子付出多少,这时候都不值一题,而孩子回报一点就像拥有了全世界,这应该是全天下父母都有的优点吧。
围着广场转了有四五圈,刚开始生硬发冷的身体慢慢有了热气。浑身的血流量好像涌动得顺畅了,脚板也热乎乎的,舒服。时候不早,告别了婶子,我也准备着打道回府。
路上想起了一件事。今天病友群的一个姐妹,前几天病发有些急骤,群里病友都为她担心。今天她来群里抱了平安,群里病友都松了一口气,真心为她祝福。大家都说了注意事项,一件就是尽量不能松懈,坚持锻炼。回想自己几个月地走步,真的感觉有明显改观。以后还是不能懒惰,努力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