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牢笼一样的家,一个温暖和谐的家,一个表面风光,暗流涌动的家……
觉新,觉民,觉慧,三个青年小伙,三种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态度
觉新,家中长子长孙,父亲去世后家庭的重担自然而然的落到这个20岁的青年身上,他对此默默地忍受,用自己的方式委屈的接受。他表面上恭顺谦卑,背后他也是一个进步思想的追随者。与自己喜欢的人仅仅因为双方母亲闹不和,两个人就要接受各自凄惨的人生。觉新把对梅的思念深深地隐藏在内心深处,甚至掘个坟墓去埋葬它。然而,再次见到梅,他那压抑的情感蠢蠢欲动了,另一边他的妻子也爱着她,并无可挑剔之处呀!往往小说总要把矛盾扯到无论如何都无法圆满解决,总要有人受伤,甚至于集体失败。觉新,处在矛盾之中,他有着新思想,但渐看着被苛刻的封建体制压榨的没了新鲜血液,只留下世俗圆滑。无奈的觉新,悲哀的觉新。
觉民,他的思想,他的行为算是最自由的,没有觉新的顺从,也没有觉慧的过于激进,他爱着琴,琴也是爱着他的,一方面,他感到恐惧,大哥的例子近在眼前,他们的未来如何,能否顺利结缘;另一方面,他又为琴的进步思想感到高兴,他们总算一起进步,一起面对黑暗势力。
觉慧,大家族中最清醒的一个,他有着新生一代,新鲜敏感的血液,崇尚自由平等。他平等的看待家中长者,平辈,奴仆,渴望摧毁一切旧势力,渴望一个新社会的诞生。他爱上了一个小时的玩伴,年轻的玩伴鸣凤。平等的思想让他希望鸣凤成为他的妻子,当时的社会是决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的。觉慧不甘于被束缚在家中,他冷眼看待家中的每一个成员,他的思想与这个家族的轨迹已经渐行渐远。《新青年》等一些进步杂志作品经常在这一群青年人身边传阅。
他们都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渴望摆脱身上的牢笼,去接受新时代新文化的洗礼。让我想起电视剧《北京青年》中一群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青年,在几个城市历练之后回到北京重新审视自己,会发现自己的改变,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的认识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去奋斗。即使那只是个渺小的、世俗的理想,同样需要你付出青春的血泪与汗水。
会去看《家》,因为看到暗恋的高中男同学最喜欢的书一栏填的是《家》。于是想去了解他的思想,所以读起来,想发现其中让人喜欢的原因。
是因为深刻,是因为其中的反抗、革新精神吗?还是对人物的同情,对人物的敬佩?看到最后我也没看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