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学群里进来一位女同学,一看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字,我立即单独加了她微信。女同学也很快通过。我问她是否还记得我?她说记得,你家就住在半边街,你爸爸还当过我们初二时的班主任……
我又问女同学是不是毕业之后去了北京?她说不是。这个回答到是非常出乎我意料的,因为,凭我对她的了解,她就是去了北京……可现在?女同学告诉我,去了北京的是她伯伯家的一个堂姐和一个堂妹。她俩也是我们中学同学。听这位女同学这样解释,我感到非常失望。其实,我急着加她微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想从她这里了解另一个人。
那个人就是我的堂姐——锡双。大我一岁,小学到中学,我俩“你等我,我等你”一起上学、放学的那些日子,至今还记忆犹新。
锡双是大双,还有一个小双是她的孪生妹妹,但从小就由她乡下的姑姑抱养。照理说孪生姐妹一般都长的很像,但锡双和她的妹妹小双却长得一点都不像。小双住在乡下农村,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她身材长得很高挑。而锡双姐姐却个儿矮矮,胖嘟嘟的。因此,外人常评价锡双姐没有她妹妹长得漂亮。可锡双姐呢?一点都不生气。到是偶尔会在我面前发发牢骚。为什么大人们要把她和小双分开?她说自己和小双一起来到这个世界,为什么不让她们一起成长有伴呢?锡双姐说这些话的时候,情绪有点波动。她还说,她的三个哥哥就应该送走一个。为什么要送走与她一起出生的小双呢? 为什么?
为什么?或许,在我们所处的那个年代,很多“为什么”是找不到理由或答案的。
锡双姐说起过她喜欢大嫂,不喜欢二嫂。她说她的二嫂是个书呆子。我问她怎么知道?她悄悄告诉我,有一次,有一个亲戚到她家来请她二嫂给出门在外打工的儿子写封信,她二嫂就在信上写些“卿卿我我”的句子,正巧被她看见了……至今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到底是不懂事?还是真有此事?已经说不清楚了。后来,在成长N年之后的我才真正明白。原来锡双姐的母亲在生下三个儿子之后,已经很老了才生下她们孪生姐妹。而锡双姐,听说中学毕业之后就去了北京给人家做保姆。再后来就是听说她在那边成家的消息。
我这位女同学还告诉我,她现在住浙江慈溪,有一个女儿二十四岁。另外,她在老家遵义五年前就已经购买好房子,准备以后回老家养老。我很赞成她的想法和做法。坦白之前也曾有过此种念头,无奈胡先生态度非常坚决,他离不开土生土长的江南。
听女同学说她家就住在浙江慈溪,我立即又想起了童年的另一个小伙伴——明珍,因为明珍的母亲曾经告诉过我,她就结婚在那边。可惜,老同学说她不认识。
明珍是我的邻居,与我同岁。小时候,我俩常一起结伴背着背篼去山坡上打猪草。长大后明珍同样也是比我先离开家乡。那时候,她是去东莞打工。
明珍有一位哥哥和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她的父亲是我们小镇上出了名了“霸王”。就是什么都要和别人争,抢,稍有不顺就要大动干弋,而且一定要占到便宜才善罢甘休。记忆中明珍的父亲曾经与我父亲为了一块石头争吵过。因为父亲是文人,最后还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那时候,大人不和睦,我们做小辈的就不敢明目张胆的来往。一定要等到大人们的矛盾化解之后,才能正大光明的交往。
明珍的妹妹明荣结婚在老家,隔母亲家不远。如今,明珍的父亲已离世多年。只是我与明珍,已经三十多年未见过面了。只知道她在浙江慈溪结了婚,生有两个儿子,过的还好。
2019/02/16于清泉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