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巴冲击:2006年美国的住房价格上升速度钝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开始上调政策利率,使得低收入者难以偿付住房贷款(次级贷款)。这引发了证券化市场的不安,基金解约的要求袭来。2007年8月,法巴银行旗下的基金发表声明,不受理这些解约要求,而后外汇市场和股市陷入大混乱,“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拉开了序幕。
住房市场过热的背景在于美国政府的“购房奖励”政策。美国增加面向低信用群体的住房融资,次级贷款扩大,由次级贷款组成的证券化商
品在美国内外都十分畅销。
倾向于杠杆经营的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找不到救济方案的雷曼兄弟则上演了史上最大的破产剧。
信用评级公司几乎是以损人利己的形式赋予证券化商品高信用评级。另一方面,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多样化和复杂化被看作“进步”,无视了规制的必要性。
美国反省了金融危机,于2010年7月制定了《金融规制改革法》。 各国的中央银行,虽说是金融专家的聚集地,但在雷曼危机爆发前也没能够看清金融市场潜藏的风险。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曾就金融危机的原因质问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女王说“是不是疏忽大意了”,英国中央银行没有否定。但疏忽大意并不是主要原因,更主要的是对不动产市场的误判。
不动产是与金融密切联系的市场,金融专家并不一定都是不动产方面的专家。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背景在于,以美国不动产价格上涨为前提的住房泡沫的破裂。可以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欠缺对不动产与金融之间密切联系的洞察力。这与不动产泡沫破裂之后,苦于处理巨额不良债权的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如出一辙。